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你了解长征在我们美丽的家乡贵州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2.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一次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是中国革命战争中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它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留下了万古不朽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问题的首创精神 长征一开始,严酷的事实就向人们提出了极其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前几次反“国剿”胜利了,而第五次反“围剿”就失败了?为什么长征才3个月,红军就损失过半?严酷的现实,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红军的失败是“左”倾领导推行错误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  相似文献   

3.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辽阳市文圣区关工委以“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在永乐小学举行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①我们是光荣的“小红军”②向各路“小红军”授旗③这就是我们的旗帜④整装待发⑤“小红军”出发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长征虽然已过去了60年,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红军战士们的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的动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就是绵阳市境内,至今在江油、梓潼、平武、北川等县,仍然留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流传着许多红军的动人故事.那么,红军长征在绵阳市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呢?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朋友们: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扯,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1934年10月16日傍晚,8万  相似文献   

6.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对理想信仰的坚信、对革命道路的自信、对创立未来美好社会制度的自信、对跟党走的自信。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是当年红军长征的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能够使我们夯实走好新长征路的道路自信根基,坚定理论自信指引,强化制度自信保障,厚植文化自信力量,坚定跟党走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长征赞歌     
这是一首血与火的战斗之歌,一首永恒的生命之歌,它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吧!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长征。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突破渭水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城之后写成的。这首诗不仅以精炼的笔触高度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饱含革命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有一页最壮丽的篇章,那就是红军的万里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分别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跨越十多个省份,行程数万里,“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①,历时二年多,于1936年10月,全部胜利地到达目的地。长征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动人心魄、最伟大的壮举,在中国人民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伟大的长征开始于极其危机的环境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以后,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保存力量,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又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将中央红军全歼的更加残酷的斗争,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  相似文献   

9.
一、揭题,整体感知1.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长征诗——《七律·长征》。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3.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出示,范读)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逶迤磅…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长征     
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前有堵军、后有追兵的征途中,红军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足迹踏遍半个中国。长征是一个“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当时的“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指着军事地图说:“他们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死亡。”他确信,红军是“石达开第二”,将重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你了解长征在我们美丽的家乡贵州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2.
红军以其优良的政治素质,主要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来纪念红军长征,就要全面落实江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重要指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艰苦创业,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前震惊世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作为这一伟大壮举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不无豪迈地宣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红军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由挫折走向胜利,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回顾长征,总结其胜利之因,从中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其历史认识和现实实践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暑期,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协同有关部门主办了全国第七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的百余名师生代表,踏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来到大西北的甘、宁、青地区,栉风沐雨十昼夜,艰苦跋涉七千里,执著求索长征精神,感受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伟大力量,更加坚定了“知党爱党跟党走”、“民族精神代代传”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当从课本里捕获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片段时,并不觉得长征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只觉得长征就是野营,很好玩,至于它里面所蕴含的深层次东西,就不甚了然。第一次的感动,是在几年前看了电视剧《长征》之后。记得当时,每天只播出一集,看了几集后,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觉得自己已身临其中,欲罢不能,想一口气看完,谁知跑了十几个影碟店均未能租到碟片,最后只得耐着性子一集集看完。从此,长征在我心中形成一个抹不去的情结。“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长征的历史与精神对几代中国人所起到的引导激励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也正是这简简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作出许多激昂振奋、乐观向上的诗歌,表达了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官兵同甘苦的动人场景。它以官兵同写、写实逼真、朴实真切、雅俗兼具等特点而深受红军和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了诗歌鼓舞战斗意志、激发革命豪情的宣传动员作用,成为党和红军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也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长征诗歌创作的探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已过去6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的中外文学家一次又一次踏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寻访红军将士,搜集史料素材,以书籍的形式真实、艺术地将长征这一精神财富广泛传播。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来到陕甘宁边区,在陕北的窑洞里实地采访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18.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后人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全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入高潮。笔者预测,这一热点很有可能反映在2007年中考中。  相似文献   

20.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在风潇潇马嘶嘶中,红军穿越雪山,在天苍苍地茫茫里,战士爬过草地。长征路,英雄路。长征精神在我们心中,长征之路在我们脚下。从长征到新长征,这条英雄的路还要与时俱进的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