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彦 《科技广场》2004,(5):20-21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的文化传播功能越来越突出.今天,广告在完成其商品促销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文化形态,传输文化信息,尤其是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动力作用.本文基于这点,从广告对企业审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广告传播的行为美、产品美、品牌美和个性美等问题,并提出了广告在传播企业审美文化、树立企业整体形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建军 《科协论坛》2008,(2):106-107
广告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它的作用就是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的传播目的.本文从现代广告肩负着的双重责任进行了分析--广告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载体,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又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服务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实用需求.因此它同时具有刺激消费、沟通产销的营销功能和传承文化、美化生活的延伸功能.  相似文献   

3.
程刚 《情报杂志》1997,16(6):52-53
简述了广告信息的内涵以及企业广告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了广告信息传播的原则、特点、媒介、方式和趋势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慧 《情报科学》2004,22(5):537-539
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运营问题 ,涉及到信息的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借助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了企业信息流出的重要意义。广告作为企业信息流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要靠对整个传播过程的全面管理来保证。本文以名人广告为例 ,对提高广告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广告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说服  相似文献   

5.
姚颖  李汉铃  吴冲 《情报科学》2004,22(3):303-306,317
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广告自身的发展,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旧结构瓦解和新结构诞生.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及其现状,发现现有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相对于网络经济下的广告信息活动而言,具有不完整、过分简单及含有某些未被阐明的假设等缺陷,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广告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广告业实际发展的角度,都要求对原有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进行扩展和完善.本文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依此初步构建了以反馈系统为主体的新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以便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利用广告信息传播活动达到经济活动的目的,同时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告是一类文化形态特征,基于视觉审美形态下它的传播特征通常会表现成图形符号作为媒介视觉传播形式。当代广告对商品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同样的商品涵盖审美意识,价值理念和思想也被传播出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附加属性,广告所呈现附加属性一定要转化为图形符号方能对受众有效传播。所以,对当下也就是21世纪审美意识已经发生巨变情况下对平面广告的创意特征加以分析,对广告文化传播与发展是异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赵海霞 《情报科学》2008,26(2):202-205
广告信息资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广告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优化配置的"双赢"目标出发,构建了广告信息资源配置的动态适应系统,强调系统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建立接收者信息库与监测机构构成的反馈系统,与广告源、广告信息和广告对象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结构,以强化广告信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广告主通过付费所获得的一种自我宣传手段,它借助一定的媒体,向目标公众或目标市场传播信息、思想、观念和自我形象等[1].根据广告的最终目的,广告可分为商业广告和公共服务性广告.广告信息传播主要由广告主、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受众等要素组成,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突破经济的界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告与社会、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然而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特殊的目的和意义,广告本身也存在着特殊性.本文就广告信息传播的特殊性、广告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污染及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电视广告的自身特点对电视广告语言在电视广告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电视广告语言在电视广告中具有以下几项作用:揭示广告产品的性质、功能、特色等深层信息;画龙点睛,确定广告具体意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渲染广告情感、增添诙谐幽默的作用;补充、完善广告的省略意义;表达广告的核心内容,展示企业文化和理念;为广告增添哲理性,引发联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告设计者一直在广告图像中有意无意地将独特的思维方式传达给消费者,通过图像的视觉传达对人们起到播散文化信息与交流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说广告的视觉传达与我们目前所处的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它在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建立了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广告自身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它与视觉的关系,传播,意识形态的表达等方面是怎样的,在文中我将进行详细探究,以便加深我们对广告视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确评价科技期刊广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阻碍科技期刊广告传播利用的因素;论述了科技期刊广告在媒体、信息、传递、发布等方面的特征;提出应用提高对其开发利用的意识,以及发挥广告作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广告翻译有着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其无法替代的社会语用功能成为社会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广告翻译突显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广告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都会渗透进这一文化载体,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点和个性.广告翻译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商业文化交流的桥梁,甚至是不同种族之间传统文化交流的使者.深入剖析广告翻译中突显的中西文化差异,找出造成商业信息交流困难的障碍所在,从而改进广告译文的质量,使广告翻译更加准确、恰当地传播其所承载的商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科技风》2012,(9):25
广告传播的表意过程和行为就是一项价值观实践活动.广告把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带出来,带入到一个图像的世界,又将图像的世界带入生活.在这样的实践循环活动中,价值观被广告图像符号表征,广告图像符号也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广告通过传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对受众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谊 《科教文汇》2012,(5):170-170,198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企业要永续经营,必须认真做好品牌的传播工作.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在很多时候花在品牌宣传方面的资金,有很多都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究竟应该如何传播品牌?笔者在此列举三种传播品牌的创意模式,希望企业能够应用它来更系统更有效地传播品牌,从而显著地提高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15.
杨兆蕊  刘海云 《科教文汇》2010,(32):61-61,6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要经营体育,就要发展体育产业,广告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切又都脱离不开符号的世界.本文从广告符号学的角度对体育广告做了简要分析,将体育广告中的符号大致归类为:文字、声音、人的外表、动作、眼神、空间与时间以及人的精神.最后得出结论:在多数情况下,体育广告为商品的消费提供一种"意义",从而发挥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体育广告是营销中的一种符号操作,是通过符号操作来创造信息、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6.
邱长波  熊文 《情报科学》1998,16(4):320-323
本文首先分析了广告信息传播效果的特性,然后在经济、心理、社会几方面对广告信息传播效果测定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章卫惠 《科技风》2012,(8):213-214
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汽车模特已经悄然成为汽车产品推广中重要的角色.汽车模特,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他们引领者时尚,运用科技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诠释着汽车的文化的内涵.但是,我国的汽车模特表演仍处于发展阶段,车模所表现出的汽车审美文化特征并不能全方位诠释汽车的文化和品牌形象.本文首先通过描述国内汽车展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汽车模特在汽车营销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车模广告在车展中存在的误区,最后指出了汽车模特表演的不同策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告信息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定垚 《情报杂志》1997,16(6):54-55,57
阐述了广告的“信息与传播”观以及广告信息的概念,并对广告信息源、广告信息特征、广告信息的内容扩展、广告信息的内涵以及广告信息发布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广告设计的特性及美学应用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期刊广告功能入手,分析了科技期刊广告设计的信息特性、欣赏特性和艺术特性.广告设计要紧紧围绕广告主题,充分展示广告的真实美、创新美、和谐美和形象美,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与期刊内容一同形成期刊鲜明的特色,体现科技期刊广告设计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科学传播,从不是孤立地传播科学元素,只有与文化、艺术、时代背景相互交融,以其作为载体,才能创造出具有特色、历久弥新的"美"的科普产品。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在传播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创造性,从而对新时代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化品位——"审美素养",并能将两者有机融合,才能展现科学普及之"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