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形势报道的常见弊病 经济形势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是体现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载体。它要受宣传规律和经济规律二者共同支配。通常,媒体对宣传规律掌握得相对较好,对经济规律的把握则相对较弱,对如何在两个规律间协调的问题则研究得更少。比如说,形势报道离不开数字与事实,但一些报道在运用这些论据的时候却显得过于简单化,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程伟案中案》是我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封面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操作重量级的调查报道,在历时约一个半月的调查中,仅凭一句不知涉案人数、姓名的传闻,我五赴天津,通过一次次踏访调查,将那起发生已一年半却被权力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司法腐败大案,拼图般一点一滴完整还原,公之于世。这篇文章虽不是我十几年调查记者生涯中影响力最大的,却是我作为一名调查记者走向成熟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论点辑录     
●长期以来在经济报道中比较强调经济报道的政策性、指导性,而对科学性重视不够。其实要发挥经济报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坚持经济报道的科学性。──经济报道的内容科学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评价科学化,以经济规律要求为评价经济事实的根本依据,做到是非清楚。对合乎经济规律的人类经济活动加以肯定,反之则加以否定,决不能把合乎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错误的来批评,而把违背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正确的来宣传。这是经济报道科学性最基本要求。──分析科学化,用经济科学分析经济事实,揭示蕴含在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往往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不容易 写得引人入胜。经济新闻,怎样写得引人入胜?参加"聚焦中 部话崛起"系列报道,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以理见长,靠思想的深度体现经济的精彩 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着经济规律。认识其中的 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经济报道所追求的境界。认识得深 不深刻,全不全面,决定着报道的精彩程度。许多报道,我们读 过之后,能回味许久,是因为里面体现出了思想的深度。有些 报道,因"工作味太浓",让人不忍卒读。 采写"聚焦中部话崛起",我们有意识地体现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经济报道难,就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士嫌太浅,业外人士嫌太专".如何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真正让广大读者都爱看呢?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国际间的信息交流。随着现代经济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展,现代经济报道有许多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并探索由此产生的对记者素养更高层次的要求,无疑是新闻界十分迫切的任务。现代经济报道特点一、科学性。现代经济报道要符合人类对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正确反映经济规律,这就决定了现代经济报道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由现代经济活动特点决定的。现代经济报道的科学性要求报道内容科学化,即从根本上要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作为报道事实的新闻,自然应以经济新闻为主体。然而,人们往往把经济新闻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宣传经济方针、颂扬经济形势和建设成就以及介绍经济管理经验方面,而分析大量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的经济新闻却被记者忽视了。  相似文献   

8.
记者:去年电视新闻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和其他4位政治局常委出席酒会的现场报道。这一报道,是不是去年电视新闻改革的最大突破? 杨伟光(以下简称杨):那次酒会的报道确实很成功。但去年电视新闻改革最大的突破,我认为是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报道。当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8次领导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第一次向全国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详情,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进程,被认为是我国电视报道史上的创举。后来党的十  相似文献   

9.
<正>这个冬天,很多人没有想到,地处祖国东北角的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会成为开年首个“顶流”城市。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负责哈尔滨报道的记者,第一感觉就是兴奋和激动,一边感慨“滨子出息了”,一边着手策划采写相关报道。在这场“网络狂欢”中,如何留下令自己满意、让读者认可的报道,是我和同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新华社总社各编辑部和黑龙江分社领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记者;去年电视新闻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共十三大期间播出的赵紫阳和其他4位政治局常委出席酒会的现场报道。这一报道,是不是去年电视新闻改革的最大突破?杨伟光(以下简称杨):那次酒会的报道确实很成功。但去年电视新闻改革最大的突破,我认为是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报道。当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8次领导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第一次向全国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详情,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进程,被认为是我国电视报道史上的创举。后来党的十三大的投道,是我们公开报道政务活动的完善。你一  相似文献   

11.
作了十年的记者,感到受益最大的还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一条。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我的第一次专题调研 八十年代前期,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为主要特色的温州乡镇企业的崛起,成为与苏南集体经济和珠江三角洲三来一补经济为特色的乡镇企业之外的又一种模式。但与苏南、岭南模式不同的是,人们对于温州农村户办、联户办的家庭工业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毁誉之声纷纷扬扬,莫衷一是。有不少人对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的商海中,如何找到有价值的电视经济报道并做得有人看。一直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同样市场也是经济报道的富矿,我们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完全可以做市场的嘹望者,围绕市场做出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怎样写出“经济味”一直是经济报道的一个难题。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经济报道还没有在写作思路上、手法上另辟蹊径,而一直沿用写时政报道、社会报道的办法,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报道自身的特点。那么,经济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哪里呢?经济报道所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变化趋势等。它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具有经济学上的实用价值、研究价值.这是经济报道有别于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的最显著特征。下面这两篇是就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站在第一时空、抢在第一时间报道现场新闻事件的记者是最幸运、最称职、最优秀的记者。经济节目的记者却很少有机会占据洪灾来临和抗洪大战展开的第一时空,经济节目的记者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鏖战中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但经济节目的记者却能抢在抗洪大军酣战的当口,把人们的视线也同时引到了正视灾情、重视自救、发展经济、支援重建的现实问题上,成为历史见证人和历史记录者的有力补充。工业出彩九江大堤决口合龙的欢呼声还在天空回荡,江西电视台《经济星云》栏目的记者就跟随昌九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捐赠车队“闯”进了九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经济类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继中央电视台开办二套经济频道之后,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开办经济节目专栏或专门的经济频道。经济评论性节目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深入报道的形式,我认为做经济评论节目的记者应具备两个意识。首先,必须具有“钻进去”的意识。表现在策划和选题的过程中记者不应浮于表面,只一般的就事论事,而要用经济理论、经济规律去分析所面对的经济现象。以1997年北方电视台经济视点栏目的《繁荣背后的思考》为例。近几年沈阳市作为中心城市,商业发展迅速,各类商城、商业广场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后,经济报道成了新闻中最大的家族。然而,历届好新闻评选,经济新闻的比重很小,而工业好新闻更是少得可怜。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内容一般化,缺乏新意,表现形式死气刻板。怎样把经济新闻写活呢?谈点个人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活写人物。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不大写人,似乎是约定俗成的。造成这种局面,我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习惯势力束缚。数十年来,报道经济新闻都是以写事为主,即使写人,也只是把人当作陪衬,沿袭至今。二是左倾观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灾害频仍,灾难性的报道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灾难性的新闻往往都是事件比较震撼的,同时灾难性的新闻报道都是负面性的消息,所以记者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报道至关重要。如果记者不能将报道做得恰如其分,就很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马航失联事件是近期我国最大的灾难性事件,从马航  相似文献   

20.
记者最无奈之事,莫过于违心去搞应景式报道。记者的天职是搞新闻,新闻是记者的生命。可记者生涯中,谁都可能遇上那些可能出于任务可能出于人情或可能出于其它什么原因的你不想搞也得搞的应景式报道,譬如仪式报道、会议报道或者什么统一组织报道等等,当然,我这里指的是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