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与读书     
记者的基本功有两条:观察与思考。记者如此,那么编辑呢?我认为编辑的基本功也是两条:读书与思考。 这里,我先把编辑分为四类。 第一类编辑,可称为文字型编辑,亦可喻为理发师。再乱蓬蓬的“文章”,一经理发师修饰,那真叫出门尽是弹冠客,世上应无骚首人。为文章增色,仿佛画家  相似文献   

2.
游俊 《出版科学》2001,(3):73-73,7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质量与数量、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编辑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潜心读书,充分掌握最新知识和信息,为做好本职工作也为青年编辑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现千里马需要伯乐。编辑工作者犹如伯乐,出好书重要的莫过于编辑的慧眼。一本书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作者,编辑自身的水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以便能帮助作者出好书、出精品呢?笔者多年编辑工作中的体会之一就是要努力扩大知识面。 作为一个编辑,他所要接触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如果对所编辑的书稿内容所知甚少,这无疑为编辑工作增加了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妄改,闹出笑话。记得有一篇稿子讲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为业余运动  相似文献   

4.
出版机构的编辑队伍,现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本来,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不致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导致某种紧迫感。可是,由于十年浩劫,造成了今天相当普遍的严重青黄不接现象。就出版机构来说,随着一大批年老编辑将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怎样帮助仍然留在现职上的编辑人员,特别是青年编辑,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成了一个紧迫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万马奔腾取代了“四人帮”时期万马齐喑的局面。对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来说,今天学习和工作的客观条件是建国以来最好的。落实到编辑人员的培养上,有利条件也是前所未有的,我这里着重谈的不是领导方面下决心、订措施的问题,而是就青年同志的主观努力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正出版人谈阅读与文化,似乎等同于司机谈驾驶,农民谈种地,不是陌生和新鲜话题。但是,当一个编辑一年过手过眼上千万字,问到一年买过几本书,看过几本书的时候,答案可能是令人吃惊的。有人直言:已经好久不买书,不看书了。当然,买书和看书是不能画等号的两件事。编辑看书,也可以用不着买书。但免费的也未必去读,这就成了问题。所以,笔者想谈两个话题,一是编辑读书,二是碎片阅读。  相似文献   

6.
编辑人员读书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良 《出版科学》2000,(3):56-58
为了了解湖北省图书编辑人员的读书情况,湖北省编辑学会于2000年6月进行了一项编辑人员读书情况问卷调查,向17个会员单位发出问卷165份,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回收问卷123份,回收率达74.5%,答卷人员约占全省图书编辑人员的1/4,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8.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不少编辑会诧异:“我吃这碗饭,居然还要学读书!这种题目,莫非不是要引起大家注意吧!”其实,这个想法是我想用20余年编辑生涯的体会讲给大家的。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编辑培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0.
培养青年编辑应注意的问题北京出版李清霞每年都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纷纷加入到出版行列,他们掌握的知识新,接受信息快,活动能力较强,给出版界增添了活力,补充了新鲜血液,这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对年轻的科技编辑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与知识产权法密切相关,但并非每个编辑都有这种法律意识,因此,探讨编辑工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基于理性的思辨,而且是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维 《出版科学》2001,(4):37-38
编辑工作与作权密切相关,但并非每个编辑都有这种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探讨编辑工作中的作权问题不仅是基于理性的思辨,而且是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它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本文拟从编辑学的角度对其编辑特色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书籍的教育影响作用没有其他任何方式可以替代,本文以培养国民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论述了家庭、学校、图书馆、社会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求促进全社会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由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等同志于1936年在上海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创办初期称“读书生活出版社”)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它的历史功绩与贡献,在我国的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诞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进犯,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民族危机深重的最黑暗时代,与邹韬奋、徐伯昕等同志创办的“生活书店”,钱俊瑞、薛暮桥、徐雪寒等同志创办的“新知书店”并肩战斗(1948年根据党的指示,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为谋求广大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6.
目前,科技类出版社在年轻编辑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由此造成编辑能力提高慢,难以留住人才等.对于年轻编辑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充分的岗位培训,也要积极鼓励编辑“走出去”,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主动吸纳和充分信任编辑参与项目运作,更要在薪酬制度上给予年轻编辑必要的倾斜和扶持,这样才能构建优秀的编辑核心团队,保证出版社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科技期刊的特征出发,研究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机制和途径,为破解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老化、匮乏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培养编辑     
  相似文献   

19.
《读书》编辑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昌文先生写的《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重新勾起了人们对20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的诸多记忆。这本以汇集《读书》杂志“编读往来”和“编辑人语”的小义章而成的书,提供了中国思想文化潮流20多年演进的诸多信息和有趣往事,而从出版人,尤其是编辑的角度,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阅读快乐和思考,并不亚于它的思想文化价值。下面撷取三个命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