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美育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内容,从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其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语文教育中可以看出,语文与美育流分源合,有着质的统一性,其教育的根本意义都在于培养人、美化人.  相似文献   

2.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成的。”(周扬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要性。缺乏审美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语文教育,缺乏审美意识的是成长“发育”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小学“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初中“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高中要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审美能力”,体现了审美教育的延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那么,语师如何当好向导,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审美的神圣殿堂呢?一、讲究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相似文献   

4.
<正>[文本一]春风化雨以美育人(1)美育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激发其创新活力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价值。(2)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它融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等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陶冶人,促进身心和谐统一、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美育与德育密切相关。中外许多思想家、美学家都注意发掘审美中的伦理价值。蔡元培提出:“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审美具有引导学生向善的德育功能,美育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观念、趣味和理想,让学生超越个人私利、私欲,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提升其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审美教育和审美训练的人,不会是全面发展的人。”无疑,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坚持在课堂教学渗透审美因素,力求实现课堂教学审美化,通过以美引善、以美启智、以美悦  相似文献   

6.
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和谐的人。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对创造性的追求。1986年3月25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至此,又重新确立了美育地位。这对提高我中华民族的全面素质具有其深远的意义。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它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艺术作品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过程来提高人格素质的教育。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才”当然应该具…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可见,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思想觉悟、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学校实施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部门的专职,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职责。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一切具体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周扬同志曾说:“在现代化教学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因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生活情趣,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美学观点,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朱镕基总理在谈到教育时说:“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为美育提供形象的、理论的教材。我们应该通过语文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情感性、寓教于乐等突出优点。它从情感入手,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人以心灵的本质的定性”,塑造高尚的…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审美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的审美教育优势,挖掘生物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结合生物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1]。可见,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思想觉悟、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学校实施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部门的专职,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职责。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既要教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缺失的表现,结合具体案例阐述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场、情感交汇场、思维发散场、生命发展场,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美育场”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帮助学生塑造心灵,健全人格,丰厚核心素养,切实将“培养什么人”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的细节和情境里,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不少学校都很重视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然而,就普遍情况而言,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它们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但不是全部,如果仅以此作为对美育的诠释,无疑会把美育与学鉴赏混为一谈,使美育退化为另一种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削弱了美育的价值。从根本意义上讲,美育实质上是一种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教育,即审美人生教育。席勒曾把美育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审美的人”,即通过美育,使人从感性必然与理性强迫的双重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而自律的人。美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因此,我认为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学生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善人格的建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美育 ,或称审美教育 ,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① 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 ,决不可能只限于智育、科学技术的教育 ,而必须通过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共同来完成。学校美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教育和学科审美教育 (简称学科美育 )等几个方面。美育的任务 ,不仅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更重要的是塑造人们的完美的人格 ,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学科美育是把美育贯穿到德育、智育、体育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 ,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获得精神上的力量 ,调动…  相似文献   

1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要通过美育来陶冶人的心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很重视通过美育培养理想的人格.近代西方第一个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术语的是18-19世纪时的德国诗人约翰·席勒.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起的作用得到了新的肯定和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审美教育和审美训练的人,不会是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为五育之一,它在全面发展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也称之为审美情感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培养审美观念,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具有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辨别美丑、辅助道德、增长智能、健美身体、促劳创美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万不可少之。“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并使人生美化。”已早为人们所共识、所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林淑文 《中学教育》2008,(10):57-61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思想,对我们当前的美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一是在美育目标上,卢梭直面人的生命活动,培养具有完满、自由、健全人性发展的“自然人”,崇尚一种超越存在、追寻意义的生活;二是在美育内容上,卢梭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沟通和融会;三是在美育实施上,卢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全面启动美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