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曾有幸两次聆听程少堂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竟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  相似文献   

2.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3.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戏剧理论作家。布莱希特主要的成就在戏剧方面,在戏剧上的重要贡献是创立了"叙事剧"理论,也就是史诗戏剧理论。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中心内容,与他的"叙事剧"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他总是给我们以新的灵感,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新的问题。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布莱希特。  相似文献   

4.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有两特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是唯一整体;道无所不在,是永恒的真实,称为究竟真实。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道"的境界,自由的境界,亦即是美的境界,即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论屈原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屈原非常注重自身仪表修饰,屈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称为"美政",把理想中的君王称为"美人",把理想中的贤才称为"众芳",就连他笔下的水神山鬼,也无不体现着一个"美"字。这种对于美的追求,用屈原自己的话说,就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多次写到自己的服饰,他采来各种香花芳草,做成衣裳和佩饰,象征在自己身上培植各种美好的品德。屈原的美是多方位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同桌     
瞧见没有?前面那个留着"茶壶"式发型、大眼睛一闪闪的男生就是"茶壶盖",他是我的同桌。  相似文献   

7.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  相似文献   

8.
高杰 《河北教育》2014,(11):35-35
也许不少校长在和普通教师的交流中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使劲",就是无法让老师达到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使得本该是"鱼"和"水"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心情也影响了彼此工作的积极性。这让我想起一个跟蛤蜊有关的故事——有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师,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蛤蜊,同时还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去辨别蛤蜊的好坏。一天他的弟子外出,看到集市上有人叫卖新鲜的蛤蜊,于是买了一些带给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当行为成为艺术,过程就是结果,内容等于形式。行为艺术强调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的这一"意味",也就是行为艺术所象征的社会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只比我大两个月的小表哥,小名叫"逗逗",他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帅哥,不仅得到了所有亲戚的喜爱,甚至在女同学中也有极高的人气。他究竟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一、他的小名很多小孩子名叫"豆豆",都是"豆子"的那个"豆",他的小名却是"逗你玩"的"逗"字。这个名字,可真是人如其名哪,他非常的能说会道,经常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不过,我更喜欢叫他“豆芽”“逗仔”“豆包”……哈哈!表哥虽说比我大两个月,可个子和我差不多高。他长得又白又瘦,细脖子、细腰、细胳膊、细腿,简直就像个“白骨精”(偷笑),更重要的是他怎么晒都晒不黑,我羡慕死了!和他站一起,我就是个小黑妞,呜……  相似文献   

11.
王华云 《成才之路》2010,(30):48-4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要合理用好现存的教材,找准"想象生长点",也即补充教材的文字"空白",补充、扩展教材的情节"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空白",放飞学生的梦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所说的"宗教",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词。"宗教"在汉语中的本意就是"道"或"教"的意思,"道"指"正道","教"指"正教",因此,"邪教"不属于"宗教"的范围。西方所说的"邪教",指的是宗教的"异端",宗教的"异端"归根结底还是"宗教",法律上是允许自由信仰的;而中国所说的"邪教",指的是政治的"异端",政治的"异端"归根结底就不是"宗教",法律上是被禁止的。从汉代到明清,我国历朝政府从来就没有承认"邪教"是"宗教","邪教"从来就是"左道"、"妖道",其根据就是"邪教"的"左道乱政"或"妖道惑民"。当今,我国的法律对"邪教"的界定也鲜明地将"邪教"排除在"宗教"之外,与我国历代不认可"邪教"是"宗教"的传统是一致的,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3.
骆炀 《小学生时代》2010,(12):55-57
说件恐怖的事儿,我家有三条"虫",而且绝不消灭,拥有永久居住权。 先来介绍第一条虫,那就是我爸爸,他是一条十足的"网虫"。自从知道了网上购物这回事后,他就天天泡在网上,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爱到网上买。妈妈常常抱怨他乱花钱,买回一堆"废品",  相似文献   

14.
他是酷爱读书的"小书痴",他是精益求精的"朗诵家",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斩获过无数佳绩,他就是就读于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六(6)班的郝鹏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阳光少年的内心世界吧!"贪婪"的"小书痴""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无间的密友;书,是指路的明灯;书,是人类智慧的传承。书伴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我的成  相似文献   

15.
一度,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凡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物,我们都在心里把他打入了黑名单,称之为"反动文人""走狗",如果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观点的反动,那就称他为"帮闲文人"。但是,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鲁迅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的言论并不都正确,被他批评的人也不都是坏人。遭到鲁迅多次讽刺的杨荫榆女士就是一例。好  相似文献   

16.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写错别字看似小事,却有可能闹出大笑话。好了,赶快一起来看"白字先生"小呱呱鸟的可乐事儿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对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向莉莉 《教师》2011,(24):25-25
最近,企业界提出了"红海""蓝海"两个新名词。所谓"红海",就是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产业的界限和竞争规则都为人们所知,利润和增长的前途越来越黯淡。所谓"蓝海",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教学的理解就是"教知识",因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教材",但实际上,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阐述,也即我们所谓的"包装",有着比教材本身丰富得多的内容,因之我们将其称为"本体"。对教材,能求知只是初步,能包装却是合格教师的底线。因此,应向教学而不仅是教材要效益,把教学重点转向教师的"主观阐释"而不仅是对于教材的"客观体认"上来。  相似文献   

20.
刘长兴 《天津教育》2011,(10):22-24
教师的德育工作"吸引"不住、"感染"不了学生,就是再有"针对性"也白"针对",再想"实效性"也没"实效"。这么多年,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的确不少。就说比较"概念"的提法,最早强调的是"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年以前,又加上了"主动性",并把三者并列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