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研讨"栏目发了几篇讨论"创造性阅读"的文章,引起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一文中,我主要针对创造性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但恐怕又要引起老师们的误解,以为我是反对"创造性阅读"的.因此再撰一文,正面阐释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造性阅读,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及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造性阅读,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课程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998年,文学刊物《萌芽》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了一组文章,以揭示中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  相似文献   

8.
廖院生 《江西教育》2004,(24):22-22
《语文新课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时.学生经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缺乏独到见解,阅读没有剖新.为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阅滨.有必要认识学生的思想障碍,并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克服。  相似文献   

9.
周芳 《现代语文》2007,(2):64-65
创新是一种民族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乃至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早在20世纪末,世界教育界就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是明确指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达成的共识。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其关键在于日益张显的新理念与实践滞后的矛盾.阅读主体中师生教与学的矛盾,阅读对话中师生与文本的矛盾。现在一线教师不会对新理念的科学性怀疑.但却对其实践力感到了空前的困惑。明明让学生一堂课热热闹闹自主了,  相似文献   

11.
陈世娟 《考试周刊》2011,(53):50-50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就先要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的几种常见手法。一、在文章的空白处想像空白,这里指文章的某些内容没有诉诸文字。没有诉诸文字的空白处,从写作学角度看更具有参差美,更给人以回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强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陈章富 《教师》2010,(13):67-67
创造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它强调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而要把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要让学生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系统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从而提高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创造性,是对现实发展的超越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层次,集中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让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由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进行语文的创造性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对课文内容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去简单地汲取语文课本上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满足于教师传授的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而是要善于把获取的信息结论进行加工、整理,使其建立某种联系,并处理、加工从而形成自己新的看法和结论,还要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揣摩,通过这个过程直到最后形成概念、理论。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必须加强自主阅读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二期课改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都对此给予了强调,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人经过平时教学的摸索、总结,归类了一些具体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石荣奎 《学语文》2012,(2):38-38
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上课之前自以为教案设计得几近完美,但教学过程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期效果有着无法接受的差距……问题到底在哪里?在于教师不懂得尊重。教师只有做到"我的眼里只有你",尊重学生,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才能出彩。  相似文献   

20.
马荣花 《现代语文》2010,(12):50-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