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濛婕 《今传媒》2020,(2):152-154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近几年发展的非常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艺术展览也应运而生。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场域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原本的美术馆、博物馆、商业画廊渐渐转移至人们生活的场所。本文以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场域的拓展为题,以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为例,详细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场域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当代艺术日渐成为大众媒体上的一个常规报道领域.但是当代艺术的含混以及当代艺术生态的复杂都使得这个领域充满争议性和不确定性.文章从这一报道领域的悖论性入手,分析了当代艺术报道与艺术界、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关系.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报道领域,用普适的新闻价值和新闻规范去要求,将失去针对性并流于空洞说教,只有增强对这一领域悖论性的理解和探究,才能有的放矢,促使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以更加自省的意识去呈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3.
封帆 《档案管理》2015,(3):39-41
当代艺术的当下性、复合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要求当代艺术档案收录与建设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电子数据库开放、动态的结构一方面与当代艺术的形态一致,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档案收录者对现有文献主观性处置所产生的话语霸权,成为收录当代艺术档案的主要手段.本文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当代艺术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为例,说明当代艺术的档案建设应以平均、客观、民主为原则,力求做到解构原有固化的知识结构,令艺术档案成为促进当代艺术研究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出现给我国当代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最广阔的平台,而当代艺术也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之下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了。但是,就在当代艺术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它自身所潜藏着的一些问题也就逐渐显露了出来。于是,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刍议传播学与艺术学视域里的新媒体和当代艺术进行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艺术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熟于90年代。在这段时间中,中国当代艺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慢慢融入到了观众的日常生活中。纵看这些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发展,可以总结一些特征。本文通过阐述这些特征及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案例来探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媒介的产生和众多特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出版的发展都与各自国家的当代艺术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中俄艺术出版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比,对各自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杨 《大观周刊》2011,(30):104-104
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特征和发展史,然后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学者高名潞先生的观点为例论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当代艺术的不足之处。最后总体归纳了当代艺术的艺术创作的灵魂之处和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杨 《大观周刊》2011,(38):49-49
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特征和发展史,然后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学者高名潞先生的观点为例论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当代艺术的不足之处。最后总体归纳了当代艺术的艺术创作的灵魂之处和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兴办当代艺术双年展的热潮方兴未艾,艺术北京、上海双年展等不胜枚举。尽管各地试图通过这类当代艺术展览来声势浩大地建构城市文化品牌,以便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但显然,真正把当代艺术展做好做得持久的是少之又少。而且事实上,很多举办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城市是名不见经传的非一线城市,比如卡塞尔、横滨、光州等。尽管它们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很少,但实际上,这也便于当代艺术展与这个城市所有文化资源地方资源相融。另一方面,从当代艺术展对城市的作用以及城市自己的需求角度出发,相较于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举办当代艺术展会更加的有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为新时代下当代艺术展更好地在国内的非一线城市落地,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查文静 《传媒观察》2014,(10):47-49
新媒体和当代艺术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物。二者由于本身的特性,在互相结合的过程中依托技术手段和自身观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共同发展,互相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共同体。新媒体不仅作为当代艺术的传播手段,而且也成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手段,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艺术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这次的大规模拆迁也许会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土地法规的完善,这种在农业用地上盖工作室出租的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所以大工作室时代,将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积累是由理性的逻辑思维使人类进入了境态中,得不到身心的彻底解放。当代艺术从世界中踏上了一条新的道路,由无辜游戏到负重罪责。当代艺术用历史的目光牢牢盯住当代艺术的力量。在历史进程中,当代艺术应是最先觉悟的,它首先看到、听到、觉到历史的答复与时代艺术的轰鸣,是新生力量在艺术的体内翻云覆雨,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通常是指这个时代正在实践中的艺术风格,时间大概是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现今21世纪的艺术。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规定性注定了它在面对当代艺术时不可能无动于衷。当代艺术反形式、反物性、反艺术的艺术表现,其制作材料、方式、形式,艺术家的创作目的等都给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工作带来困难。艺术博物馆收藏当代艺术的诸多考量中,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和艺术市场是其考虑的外部因素,展示问题和保管能力则属于博物馆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艺术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发展速度并不缓慢.蔡国强作为世界最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思想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本文从蔡国强的烟火作品为切入点,讨论笔者所认识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5.
目击双年展     
2000年11月6日,随着上海双年展的顺利开幕,对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宣告来临。 中国当代艺术终于结束了江湖漂泊的在野史,堂堂正正地走进官方殿堂,赢得了参与社会的话语权,并进入国际大平台,与世界公开对话。 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上,也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种景观:官方主体展和几十家民间展各占山头,似乎相互矛盾,相互对峙,其实又彼此辉映,相互造势,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汇集在这个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自1978年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与世界各国其他艺术作品同台展出时,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的姿态。本文分别从民族的认同与世界的融合、深度的批判与细腻的关怀、再现的力量与表现的思索、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呈现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的部分作品,力图在对比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在仰视艺术的同时俯身创作,使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电。  相似文献   

17.
高淑君 《中国出版》2017,(18):53-56
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使得当下书籍设计在新形态、新材料与工艺、新媒介等方面表现出实验性特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颇具先锋性、虚拟性、体验性及互动性等特征的实验性书籍设计,将会给当下传统书籍设计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旨在对未来书籍设计的创意思路与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和前瞻性的视角,以此引发对未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静 《今传媒》2014,(1):152-154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汇集在这个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自1978年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与世界各国其他艺术作品同台展出时,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的姿态。本文分别从民族的认同与世界的融合、深度的批判与细腻的关怀、再现的力量与表现的思索、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呈现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的部分作品,力图在对比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在仰视艺术的同时俯身创作,使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电。  相似文献   

19.
上海美术馆主办的“2000上海双年展”,以温和的姿态承认了当代艺术的合法地位。而熙熙攘攘的展览,给予了这个姿态及时而亲密的回报。官方与当代艺术,一对二十多年来互相折磨的老冤家,在这一次亲密接触后突然间呈现出一种貌似情人的暧昧状态  相似文献   

20.
栗宪庭20多年来为当代艺术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在西方艺术人眼里。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眼里,他是艺术界无上的权威,是他们见过的最富于人格魅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