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巴乡土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多样中的统一.从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来看,康巴乡土小说的叙述者与人物处于同一平面,以真正的平等姿态,感知大地;从叙述视角来看,康巴乡土小说表现出对内聚集的偏好;从叙述者本身来看,康巴乡土小说出现了大量的干预叙述者;从叙事节奏来看,延缓与停顿不时出现.这样的叙事美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叙述者"是叙事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叙述者既不同于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也不同于故事中的人物。国外叙事学家热奈特区分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的叙述者与人物,并定义了小说叙事的叙述层;巴尔对小说叙事的叙述者、聚焦者、行为者进行了文本分析;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国外叙事学家们的理论和认识。实际上,叙述层的发现对于叙述者与人物的区分非常有用——同一个叙述层里,故事中的人物与叙述者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3.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对《遗嘱》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叙述者通过大量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真实地刻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 ,尤其是主人公内特的思想转变过程。叙述者时而公开 ,时而隐蔽 ,造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者隐退是现代小说家的一种叙事策略和手段,它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减少叙述者干预来隐藏自己的作家身份。叙述者干预又被称作“小说中的作者声音”,是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述总是努力消弭“作者声音”,尤其是不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人物和读者。这种叙述始终以人物为书写对象,以读者共建叙事为归旨,体现出浓厚的利他性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伦理修辞性。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直以其在短篇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她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基础的叙事框架,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变换叙事视角;运用叙述者内隐的自由间接引语模式,传达出叙述者和人物的双声效果,使小说融入朦胧的审美色彩;采用透视人物意识活动的意识流手法,重新组合时空秩序,模糊了现实和心理的界限,增强了作品的张力;描写印象式人生场景的片段,捕捉心灵瞬间的顿悟,利用声、光、色等意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赋予了作品散文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述方式是小说艺术世界的现实组织者。完整的叙事分析,包括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几个基本范畴略加阐述。作者和叙述者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小说或故事直接看成是由作者来叙述的,或者是,把叙述者简单地等同于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叙事视角是小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英国作家哈代在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一)以作者作为叙述者的全知视角;(二)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叙事角度来转换视角;(三)叙述者和人物合二为一的混合视角,从而揭示了各种叙事技巧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以及对读者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二叶亭四迷小说《浮云》着力刻画了主人公内海文三从免官到失恋的整个过程。小说中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设置、叙述者的写作技巧和叙述视角,无不体现出作者巧妙的情节设置和叙事策略,而这一点正是由隐藏文本之后的作者的立场所决定。结合日本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从人物、叙述者和作者三者间的关系等叙事层面入手,对廓清《浮云》的文本构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叙述者是小说,也是叙事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有的小说不只有叙述者,其背后,还有第二叙述者,如果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的取向不一致,便会造成叙事歧义。与叙述者一样,第二叙述者也是作者的虚拟人物,通过抽象的形式渗透在文本之中,读者可以绕过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进行秘密交流,从而容纳多元化的声音,编织富有弹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2.
从叙述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的自我小说《头发的故事》和《在酒楼上》凸显了叙述者的特征,即采用叙述代言人的方式来结构全文。叙述者与接受者身份的相互转换、作者自我的分裂和人物限制视角的使用,都体现了鲁迅先生在叙事策略上的高明之处,为自我题材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这使得叙述者力不从心并且使叙述变得不可靠。在这一点上先锋小说和主流五四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很不相同。正是借助这种手法 ,先锋小说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故事引向叙述者 ,并且深刻地触动了中国当代小说作者关于叙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者和戏剧化叙述者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写法和外国小说的叙事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策略。笔者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事视角、结构、时空和人物塑造四个方面分析了《金粉世家》的叙事策略:多角度的视角、多元化的叙述者,复合型的叙事结构,独特的叙事时空,对立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多种塑造手法。独特叙事策略的运用,使《金粉世家》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为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语作家鲁西迪的代表作。帕德玛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兼受叙者,在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她不仅帮助叙述者萨利姆调整叙述顺序、控制叙述节奏、传达读者反映,还对萨利姆的叙事起到监督与提醒作用,甚至质疑叙述者的叙事权威,使叙事带上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鲁迅小说的两大叙事模式入手,提出鲁迅小说的叙事品格为主客合一.一方面,在两大叙述模式中鲁迅投入了自己最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因而其小说叙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通过非戏剧化叙述者和戏剧化叙述者的"客观化",鲁迅小说叙事又呈现了强烈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作为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从叙事角度分析,共存在三层不同的"看与被看"叙述层次.分别为: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通过对不同叙述层次的深入剖析,可明确孔乙己如何在这种"看与被看"中跌入悲剧命运的深渊.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的小说《红拂夜奔》构造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将现代知识分子王二的故事与古代知识分子李靖的故事并置,将小说人物王二的故事与王二写作《红拂夜奔》的故事以及作者王小波创作《红拂夜奔》一起放进文本,构建起三个叙事层次,创造出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多重互文性关系,极为复杂地以当代史破坏普通叙事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陈欣 《文教资料》2010,(10):35-36
本文关注的是关于舍伍德·安德森的成长小说《我是一个傻瓜》的视角问题。通过仔细研究这个小说,以及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作者在该小说中发现三个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通过第一人称,这部小说读来更自然、可信和发人深省;恰恰是第一人称的叙事给叙述者创造了一个机会.使其可以非常清楚生动地叙述他的成长过程;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使作者、小说、故事和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完美的平衡。总的来说,这三个优势表明:在这本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得到了非常合适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