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地区所实行的学校委托管理,以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委托管理,旨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上海市C中心托管的浦东新区D学校为例,其通过制度模仿的途径,实现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这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行为。本文以制度变迁相关理论为视角,分析学校委托管理模式的发展,以期更好地理解、阐释该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师群体出现了以职业冷漠为代表的消极现象。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冷漠现象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变迁的漫长性、利益集团的博弈和集体行动的困境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角度探讨了破解教师职业冷漠现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后半期,政治学界的制度主义的革命,逐步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在这一范式中,制度变迁理论尤为引人注目。从制度形成、变迁,到路径依赖,新制度政治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现出应用局限性和制度的嵌入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的路径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根源,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倾向.制度变迁的关键是成本约束,这是制度本身产生的根本性要求.制度设计和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阻力,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然而,由于新供给制度的路径受初始制度安排的影响,制度变迁显示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如何退出这种非绩效的封闭状态.是建立现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的概念。笔者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着重阐释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诺思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对制度及制度变迁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对古典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的是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主要被三种路径依赖束缚:移植别国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的应急性选择、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强控制力。突破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束缚,实现制度创新,就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健全多元监督机制,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形成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的路径依赖。这种方式在高教转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各项宏观政策的确立,强制武变迁不利于高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制性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弊端和形成此种路径依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突破高教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即实现高教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向诱致性或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方式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受经济“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政治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宏观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走出困境,需要打破经济、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民主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指出评价一项技术创新项目,不仅要考虑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应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职教助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牢固树立西部特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西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机制,抓住职业教育本质特征,整合资源,实现西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和价值运动的一种有机统一.价值规范既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的社会形式,也直接地制约着人们的现实价值选择,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合理区分和正确处理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抓住价值规范建设和制度创新这个中心环节,经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与现实优越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紧密相联系的.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时代依据,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对于进一步认识"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一要求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5日至7日,为期三天的河北省哲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保定举行。会议围绕“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主题,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形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行各业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决策。教育技术也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否则很容易会走弯路。教育技术的内部有几对对应的因素,如硬件与软件、老媒体与新媒体、人类智能技术与媒体物化技术、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等等的建设与应用都要正确认识,做到全面、协调,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以外的若干因素的互动关系。教育技术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离开了这一目的,教育技术就无真正的价值。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对树立与落实教育技术的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也要看到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上了新台阶,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