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翠英 《考试周刊》2007,(29):120-122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多种特点和趋势,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学校、社会、家庭与其自身主观因素等等,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措施是在学校开展犯罪预防教育和自护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委政法委围绕青少年保护及犯罪预防问题,抓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市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2023年1月至8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案件起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6.5%和52.8%,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起数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9.2%和21.1%;公安机关破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74.73%。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梁修杰 《成才之路》2024,(11):141-144
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以此重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实现再社会化。民族地区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专门工作力量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教育帮扶方式方法单一等短板。为此,民族地区高校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成果转化、人才支持和实践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本地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无论是在特点方面还是在成因方面都与成年人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应当建立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各项司法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即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除制度。这不仅能够帮助未成年犯罪人走出其在服刑完毕后重回社会时所遇到的困境,也能够体现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顺应我国的刑事政策,更能够顺应青少年犯罪治理的世界发展潮流、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能够切实地保障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公平对待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邱春新  郭晓红  曹军 《高教论坛》2009,(11):126-129
通过能反映未成年大学生信息化生活特点的"广度"、"深度"、"偏好度"和"相关度"等雏度的测量,总结出未成年大学生信息化生活的状况和特点,对在高校建立区分成年大学生的未成年大学生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对造成未成年大学生信息化生活现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基本阐释.  相似文献   

6.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刑罚的适用和量刑标准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该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整治社会环境,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加强对在校生的管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是当下社会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对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和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萃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做好大学生人文精神、法治道德、心理教育的培养工作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实现长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创新机制,统筹管理,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我对当前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仍存在一些困扰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构建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构建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要从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出发,从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着手,科学系统地建立校园预防机制,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象的特殊性、预防主体的多样性和预防内容的双重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尤其是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环节。一、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增设法制教育课程以预防犯罪预防犯罪的教育,指以树立遵守法制观念和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为目的、以有关法律知识纪律观念品德修养等教育为主要内容,对未成年人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学法、懂法,才能有效地避免违法犯罪,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未成年犯罪案件呈逐渐上升趋势,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和公诉审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的工作中,依法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使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健康心态,重新走上社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其犯罪呈现新的特点,摸清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形成的原因和大学生犯罪的个体心理特征,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来君 《青海教育》2005,(6):16-16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象的特殊性,预防主体的多样性和预防内容的双重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校是未成年人的第二家庭,是他们学习知识、步入社会交往的中间地带。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做人的行为规范.获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笔者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参阅有关专著及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概括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对未成年人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犯罪的影响,并且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在使未成年学生远离犯罪上所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罪犯适用罚金刑不违背罪责自负原则,而且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也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而未成年人罚金执行难问题,并不足以否定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的合理性。同时,《刑法》中所规定的得并制罚金刑、必并制罚金刑和单处罚金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规则也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未成年犯罪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表征。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准确认定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以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问题,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全社会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未成年人的各项基本权利总体来看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各类新闻媒介反映学校教育中,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事件略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共同探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制度的实施目的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学校保护的目的透过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不难发现有些学校和教师对…  相似文献   

20.
<正>未成年残疾人一般是指具有身体、智力、精神或感知等方面残疾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既提及了对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也提及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宪法和法律对未成年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