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科学》2019,(5)
基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变迁的视角,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以雇员与雇主的投资成本为分析工具,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这一新型权属模式进行研究,根据"成本—收益"博弈结果做出最优的制度选择。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适用,可产生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公地悲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预期效益。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优化,应结合劳动关系,合理界定职务科技成果,健全权属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具体政策实施细则,以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构建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分配模型,分析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否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比例如何分配且受何因素影响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没有相互监督的情况下,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积极作用,且职务科技成果最优产权分配比例与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大小有关;当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较强时,会改变职务科技成果最优产权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正在加快探索开展科研成果权属分配的改革试点,而青海省尚未开展该工作,其中相关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亟待加强.本文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权属问题的发展,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归属进行了理论探讨,为青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为青海省科研成果权属管理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建...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成果权属是根本性问题,事关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研究分析广东省级财政资金科技成果权属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权属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相关建议,对促进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达成了5个共识,以及存在的5个争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尚需进一步关注的研究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推出4批试点企业。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如何进行混改模式的选择,为国企混改提供了案例参考经验。本文选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代表——中粮集团进行案例研究,对中粮集团旗下3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研究,详细分析了3家企业混改模式、绩效和公司治理结构,总结中粮集团分类分层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提升企业绩效、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经验,探索混改的模式,不同类型企业混改路径如何选择。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定发展、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丰富了国企混改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构建IAD框架对试点效果差异化原因展开分析,发现在行动情景内部,差异化的内生变量导致试点效果不同,高校内部形成明确分工和转化流程,科研院所权属比例和转化流程尚不明确,高校改革属于自下而上的“基层首创”并触动顶层设计,科研院所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推动;在收益与成本关系上,高校科技成果有较大商业价值,转化收益具有可预见性,科研院所大多从事公益和基础性质研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研究提出,根据单位属性和成果类型分类推进改革工作,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的确权程序、流程和比例;建立专业化转化平台,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鑫  李婷婷  陈光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97-1206
2016年四川省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政策扩散,是典型的中国情境下的政策试点案例,但缺乏对其综合效果的评估。本文着眼于检验并评价政策试点的综合效果,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完善和政策试点效果的追踪评价形成有益启示。本文应用双重差分法构建量化模型,就高校职务发明的产权结构、转化数量、产出数量和专利质量提出研究假设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四川省的政策试点对省内高校既有的职务发明专利成果而非新申请专利的产权结构产生影响,对专利增量、质量和转化未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提出对试点政策的反思,并从政策试点的目标、行动、配套、评估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模式、可赋权成果来源较少、国资管理等难点。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国资管理3个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并针对负面清单、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意愿以及国资管理方面提出4点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降低单位负责人员的顾虑,提高科研人员的赋权和转化意愿,促进赋权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权属政策的演进过程,总体来看,科技成果权属政策的演进是一个渐进式的权力下放和放开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有资产属性为特征的科技成果权属制度,其所有权被授予科研事业单位,处置需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1年开始在中关村开展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800万元以下科技成果由所在单位自主进行处置,处置结果报财政部备案;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也由完全上缴中央国库调整为分段按比例留归单位。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选择在中关村等区域开展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深化改革试点,单位可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审批,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这是我国科技成果权属关系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权属政策还存在大学、科研机构国有事业单位身份所导致的科技成果现实所有人的虚拟化以及科技成果权属中对科研人员实际贡献的体现不足等问题和局限。这是我们科技成果权属关系下一步调整所需要重点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很多政策性负担,导致冗余雇员问题.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研究民营股东的引入对国有企业冗余雇员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引入民营股东使国有企业的冗余雇员程度缓解.提高民营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民营股东委派董事、高管均能显著改善国有企业的冗余雇员问题.相比中央国有企业,民营股东对冗余雇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两权不分、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党企不分的“四不分离”困境,公司治理结构行政化趋势明显,“内部治理的外部化、外部治理的内部化”使得人事任免、薪酬激励等本应由内部治理的决策职能往往上收于外部治理主体(实践中往往是地方国资监管机构),这种框架设计严重干扰企业积极性和企业治理的有效性,长此以往将严重削弱国企未来发展潜力,如何破局?混合所有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国企改革之路,将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将国有资本的融资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非国有资本灵活的市场机制优势结合起来,产生“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出发,利用2008-2017年国有企业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并未对创新绩效产生明显影响,而非国有股东委派董监高明显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2)基于现金持有视角,非国有股东参股和委派代表均能提高国有企业现金持有对创新活动的投入意愿;(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创新绩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最后,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内江市"三项措施"全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全覆盖"。出台《内江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聚集新动能。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实现"一盘棋"。责任单位牵头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接沟通,确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对激发微观主体生产动能和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质性地改善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构成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关键内容。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整理2008—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和委派董事数据,以非国有股东治理测量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派出董事参与治理可以缓解政府干预、改善经营效率以及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前述效果在2017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后更为明显,并且在商业竞争类以及金融科技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最后,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产生驱动效应后,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市场价值。研究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仅对企业数字化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研究作出重要拓展,也为政府部门统筹擘画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有产权所具有的模糊性、残缺性、超经济性以及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等属性决定了单一国有产权的国有企业面临难以逾越的体制障碍。混合所有制具有单一公有产权的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扩大融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企业治理效率、逐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管理、促进技术创新。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适时引入非国有产权主体的共同参与,建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多元产权主体的优势,使国有企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处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危机,主要表现竞争力较弱、创新力不足、现代企业制度留于形式,公司治理不完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调整股权结构一定程度解决上述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8.
以2015—2018年我国A股上市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所有权特征和控制权配置在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样本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深度、混合所有制制衡度以及非国有资本控制权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均最大...  相似文献   

19.
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是当前中央推动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改革探索。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公有制性质,如何有效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必然成为我国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回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成果权属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历程,从改革逻辑中厘清科技成果公有制、科技成果所有权与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制度的意义,尝试探寻科技成果权属制度的改革经验和制度规律,凝聚推动当前新一轮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观念共识。  相似文献   

20.
任乐  王倩雯  陈炎 《科研管理》2024,(5):153-162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能否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赋能数字化转型,值得探索。本文选取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2)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和提高战略激进度两条路径实现;(3)在中央企业、国有股东相对控股和所属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丰富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揭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