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无论在产业、人才、环境等方面都迫切需要打破当前发展方式。盘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有特点,存在着经济总量低、产业体系不完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为此,可以从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等路径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程,促进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探寻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困境和路径,成为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调查发现,边疆民族地区促进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富能力弱、特色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乡村文化赋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短板弱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增效;突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提升生态效益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余新娟 《家教世界》2023,(36):56-57
<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但现阶段农村幼儿园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园生源较少,这直接制约了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我们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困境进行探析,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旨在助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还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当前,盐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通过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品加工,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措施,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从共生的视角审析,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然而,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角色的迷失与错位;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供需对接脱节;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保障环境缺失等生态之殇。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应正确定位,回归农村职业教育"为农而教"的价值本体性;立足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供需对接;强化于境,营建"软、硬"兼具的共生发展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亳州推进乡村振兴工程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行动探索,也是亳州“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亳州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还以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变革逻辑为取向,打造支撑地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体系,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上闯出一条亳州特色的发展道路。但亳州在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主要矛盾,需要各方集合力量、凝聚共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亳州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工程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转变的国家战略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共同推进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完全集体经济、集体组织带动、县域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带动等发展模式,可以从编制乡村规划、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经济、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来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凸显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堰山区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上,以地区特色农产品为突破点,积极将农村经济与网络电商紧密结合,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梧州以政策作为保障,统筹做好了机构队伍衔接,加快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改造了村容村貌,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一定的团结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推动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链条化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建设,才能真正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才能全面推动梧州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赵云 《学周刊C版》2022,(30):154-156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农村发展战略。由于城乡经济、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各种教育短板,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此,文章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突出农村语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农村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本性和育人性。  相似文献   

11.
“网红学院”本质上是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时代建立的特色产业学院,一般布局在三四线中小城市。“网红学院”即特色产业学院,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职业院校认真研究和推广,寻找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谢元海  杨燕萍 《成人教育》2019,39(10):52-56
乡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应该在对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走统筹发展之路;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走精准培养之路;打造职业培训品牌,走“品牌化”培训之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走特色培养培训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化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领域。文章深入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的三大核心路径: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特色产业建设。其中生态环境是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确保了乡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设施作为外部连接的桥梁,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特色产业建设作为乡村的经济支柱,不仅为村庄提供了经济支撑,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推进当前与未来的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特色产业发展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显著的聚集作用、有效的带动作用和良好的品牌效应。要实现北京郊区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准确选择和定位特色产业,通过科学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北京郊区城镇化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2,(1):37-42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全国十个“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是金寨县脱贫攻坚成果的集中体现。金寨县和全国人民一起取得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途上,金寨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区位闭塞,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支撑;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战斗合力仍需加强;被脱贫、返贫现象存在,长效机制缺失。为此,金寨县积极探索:营造文明新风,实现文化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衔接;发挥党建更强引领,实现组织衔接;建立政策长效机制,实现制度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后疫情时代为培养“不离乡、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路径。通过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调查,得出乡村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人才数量不足、缺乏特色产业与新型产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大规模培养乡村人才,弥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短板;借鉴“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索新型便捷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边境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边境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传承保护优秀特色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却面临乡村人口流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脱节、边境民族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割裂、多元主体未能与农村职业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等现实困境,未能充分发挥对振兴乡村的支撑作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协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共同体来促进自身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边境民族地区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而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法治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治理队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擎"作用是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要求,是通向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协同治理为研究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城乡融合发展遵循动力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要素协同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尽管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甚明显、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尚未形成、城乡数字要素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现实困境。基于此,研究得出协同治理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创新驱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数字赋能城乡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建立在他对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传统工业的认识之上。在他的早期构想中,合作式的组织方式被看做乡村工业发展的样板和模范;而当乡村工业化勃兴之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模式"分析框架用以诠释中国农村的乡村工业发展形态。从"合作"到"模式"的过渡彰显出费孝通农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这是他对乡村工业化的存在和发展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的传承性,同时亦可以看出费孝通乡村工业发展思想中前瞻性和解释性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