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案例是对法律规则以及检察工作方法的提炼总结,但在检察工作实际中,检察案例存在重视不足、理解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在实务中的有效适用.依托各级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案例,运用案例研讨这一培训方式,对其在检察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应用步骤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检察案例在检察实务中的参照适用.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但其监督路径及程序设计之研究,当前理论界鲜少涉及,故对该领域进行探讨具有紧迫性和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对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路径和程序设计的价值,同时结合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践,提出在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领域构建二元化监督模式的设想,并以此为主线提出了具体路径并进行了系统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作为“四大检察”之一的行政检察,注重发挥“一手托两家”的职能,既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因此,学习好、领悟好、适用好行政处罚法,有利于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文章从行政检察的角度,分析了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了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将行政检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推动行政检察建议上,是当前行政检察工作的误区.事实上,检察机关不宜以检察建议形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其规范需要借助各种手段以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检察队伍建设事关检察事业发展全局,检察人才是检察队伍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对推进检察工作开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针对基层检查人才的培养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法治理念的欠缺、基层办案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制约检察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等问题,以充分认识基层检察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出发点,探讨构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基层检察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实现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第二百零八条增加了检察建议,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检察建议在各地司法实践中早已有所运用,这次检察建议写进《民事诉讼法》有重大意义,其使得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了法律依据,名副其实,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检察建议完善了检察监督方式只有抗诉一种的不足,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充分、更便利地行使检察监督权。但是检察建议的规定存在具体操作不明等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05,(5):15-15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在现任检察长、党组书记孙光骏同志的领导下,全院干警紧密团结在院党组周围,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创建全国模范检察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不断开拓创新,打造汉阳检察品牌, 在检察队伍建设、检察业务工作、检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实现了汉阳检察事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特征就是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全面有效监督。刑事申诉检察承担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和自身监督的双重职能,其中修正案新增刑事特别程序、完善刑事证据制度和审判监督程序方面等规定与刑事申诉检察职能密切相关,因此新刑诉法实施无疑会对刑事申诉检察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可能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梳理探究,以期对刑事申诉检察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功能要旨在于确立一种“检察外部监督+行政内部纠错”的融合救济机制。由于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内容过于原则,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在实践中暴露出程序运行机制缺陋、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审查失准、检察建议适用规则缺乏规范性等问题。为实现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功能预设,应在遵循已有行政公益诉讼立法和理论共识的基础上制度化构建诉前程序运行机制,具体化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判定标准,规范检察建议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0.
行政权检察监督的法理分析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的检察监督符合法理,这是中国宪政模式下权力分工制约机制的应然内涵,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法系权力监督传统模式的延续传承。除了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内容外,检察机关还应当探索运用提请违宪审查、提出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诉等监督方式,对公民、法人提出申诉、控告的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两类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与补充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途径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通过灵活运用检察建议"柔性监督"的优势,可以达到弥补法定权力不足、提高监督效率、改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等效果,实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2.
检察独立作为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保证检察职权公正、正确行使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审判独立公正的重要条件,检察独立有其法理依据,世界各国均承认检察独立.我国检察独立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征,也存在显著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检察独立在检察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解决检察工作中滋生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58-62
现阶段出现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探讨热,研究内容丰富,但缺乏对控权及制约机制的深度思考。应再定位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权,性质上明确其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行使上坚持职权法定、必要性、有限性和行政先理的原则;监督模式上要与现行监督能力相适应,注重监督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保持谦抑的态度,审慎对待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权,从检察机关内部制约、司法制约、舆论制约和权力机关监督等角度,对其建立全方位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4):25-28
当前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内容依旧不完整,在实务中依旧存在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不够明确与全面,检察院对民事调解书的内容缺乏有效监督途径,检察院启动检察建议的条件不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调查取证规范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应明晰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明晰检察监督的介入时间,明晰地方各级检察院调解检察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检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的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须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结合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挖掘检察文化的内涵,推动检察文化的创新,促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事行政检察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制度,但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政权体制和法律文化的差异,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定位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宪政体制和法律监督功能上分析,完整的民行检察监督权能的内容应包括对公益的保护、对法院行使司法权以及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监督。随着民诉法的修订和行政诉讼法的即将修改,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将更加完善。如何使“纸面上的监督权力”转化为司法实践中可供操作的实际职能,还需要在将来的检察院组织法中对这项权能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检察建议无疑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检察建议自身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法律效力不强、法律程序不明等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立足于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最大限度的发挥检察建议的效力,实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制度在青海的创建及演进历史,反映出不同时期青海检察制度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其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检察制度建设应当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司法规律和地域特点;应当以监督求发展、重视建章立制等。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民检察制度及检察事业的发展,需在大局、策略等方面因地制宜推进、扎实稳定实践。青海近百年检察制度发展历史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检察建设和检察活动的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检察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地区检察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把握重点与协调发展并重,是促进检察事业全面和稳步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判程序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事审判程序审判人员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重点从审判人员表面违法行为转移至深层次违法行为,有助于发挥该项制度应有的功效,实现其设立初衷。在对民事审判程序审判人员深层次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范围进行明确后,针对线索发现难、案件办理难等问题,归纳总结线索发现途径、监督路径及监督方式,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手段,完善相关机制建设,实现监督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民事检察和解是检察监督过程中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和办案模式。由于司法实践中对检察和解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一,导致这一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定分止争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息诉和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具有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是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在检察环节的充分体现。今后应当从规范体系、工作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民事检察和解制度进行构建,使其在多元化监督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