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石耀霖院士。石院士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带我们到了他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他的助理告诉我们,石院士很早就来到实验室准备接受采访。石院士那和蔼亲切的笑容使我们刚进来时的紧张和顾虑一扫而空。在接下来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们不像是在采访石院士,而更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辈对我们的教诲,并告诉我们他的科研及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2.
院士,科学家中的精英,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院士,科技工作者一项最崇高的荣誉,有志于科技事业者心中一座最为闪光的坐标。人们尊敬院士,崇拜院士;人们注目院士,学习院士;人们研究院士,呼唤院士……当我们把目光锁定我们共和国“两院”的1208位院士时,不难发现,他们中竟有36位(在院士中一个人数不少的群体!)履历上都填有完全相同的一笔,举止间都显现有些相似的气质,心灵中都装着同一处圣洁的沃土。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所中学母校,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是一方怎样的沃土?我们每天在这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2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调查,发现院士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评价较高,而对其公信力评价较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院士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倾向与其对大众;传媒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评价成正相关关系,院士对大众传媒公信力的较低评价影响了其利用大众传媒参与科学传播的实际行为。  相似文献   

4.
今天,1994年7月2日,是我国小麦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的生日。在他踏入人生第100个年头时,回顾这位科技界寿星不平凡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小麦科学的奠基人 1895年7月2日,金善宝先生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石峡口村。1917年,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皇城小麦试验场技术员。从此,他开始了在农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访刘东生院士时,刘东生院士表示:“说起来,我的科学工作其实比较普通,但我认为很有意思。回想起从事科学工作的开始,大概也是缘于一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吧。好奇,在科学工作中,特别是自然科学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和关键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等科学力作100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组织600多位院士以自述形式撰写的《科学的道路》(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含60D多篇各具风采的自述,以600多颗赤子的拳拳报国心,喷涌出600多份对未知世界不息探索的浓浓科学情,展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们对于美与公正的渴求,对于捍卫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教授百岁华诞庆祝会,于2007年10月7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北京市教工委的领导,王鸿祯院士等30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以及杨遵仪的同事、亲属、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亲笔信祝贺杨先生百岁华诞,高度赞誉杨遵仪教授"为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先生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成为科技界的楷模。"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表示"四十七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仍然是我的老师,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百岁的杨遵仪院士精神矍铄,在答谢致词中,以"人生百年,贵在抓住光阴,做人、做事、做学问,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出成绩,方无愧于天地人"与大家共勉。本刊特刊发杨光荣研究员的文章——"学识渊博,无私育人",以示祝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正浓墨重彩写下这一刻: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工程成功下闸蓄水。从此,三峡工程步入收获期,防洪、发电、航运——驯服暴烈长江造福世人的百年国梦,终于实现了。梦圆时分,张光斗院士别有一份情怀。不尽江河水,悠悠报国心。张院士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鹿苑镇一  相似文献   

9.
11月26日-27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15届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国际欧亚科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作工作报告,他阐述了中国科学中心2012年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据美国《侨报》报道,在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年仅40岁的华人女科学家庄小威当选,这也刷新了最年轻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的纪录。有统计,今年新当选的84位院士中,有26位是女性,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纪录——2005年,当时有19位女性当选。此外,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年龄仅为58岁,比去年下降了3.5岁。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一类何种身份的群体?为何每年院士的增选备受世界科学界瞩目?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缩写为NAS)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放歌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大西北的优秀儿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及他的科研团队,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瞻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F0002-F0002,F0003
~~杨遵仪院士百年华诞~~  相似文献   

13.
席泽宗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全世界天文和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547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席泽宗先生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在天文学、天文学史、科学思想史、综合科学史和古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均有创造性的贡献。2007年10月17日下午,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就科学史与历史科学的关系、科学史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采访了席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博士师生导师江晓原教授、钮卫星教授、李辉博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三篇文章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祖籍天堂苏州的施敏院士,应邀再次莅临苏州大学,作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此举开百年苏大风气之先。施教授在讲学开篇既已声明:我对苏州发展IC产业的前景非常乐观,因为苏州很快就能备齐得天独厚的三个必要条件:苏州秀水、中国人才和IC生产线;希望这些有志于投身微电子行业的助教授和同学,在听了我的课之后,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任美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10,(3):78-79
<正>书法悦目,墨香沁人。在紧张的科研之余,且用纸笔,书写隽永人生。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孙越崎能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期,国际测绘学界出现了一种“李德仁方法”;80年代中期,李德仁博士“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难题”。 90年代初期,李德仁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0年代中期,他成为中国测绘学界第一位“双院士”。  相似文献   

18.
《新读写》2012,(6):4-5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获得院士头衔的人必然是个中翘楚。当今世界,拥有六顶院士桂冠,同时还获得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章”的华人只有一个,他就是钱煦,唐五代吴越王钱缪第三十六世孙。日前,应上海钱缪研究会会长、本刊社长钱汉东等钱家后人的邀请,这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做客文汇讲堂,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9.
院士是科学金字塔尖一颗耀眼的明珠,院士也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科学孕育的宁馨儿。从196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所长杨雄里——这位被美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委员会主席道林教授誉为“在视觉神经科学领域中遇到的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一直冲刺在视网膜研究的前沿阵地。然而科研之余,杨雄里院士热衷于深入社区、学校,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以唤  相似文献   

20.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唐敖庆教授的科学人生今年是我国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设立40周年。作为首批荣膺这一崇高荣誉的著名学者,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教授日前又迎来了80华诞。唐敖庆教授几十年来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多次组织全国性专题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