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已成为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运行机制,着力打造"4231"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的顶层设计,强化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实施动态多元化考核模式。通过完善这"三大长效机制",增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的"获得感",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获得感已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及教育学者和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对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学生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提出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教育方式方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21):134-13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是否被认同、思政教育方式是否吸引、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获得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最后分析在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障碍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和大学生访谈构建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维度,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明晰获得感提升路径包括学生主体性、教师授课、课程考核、教学载体和课程特色五个方面,并提出了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涵盖了教学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系统要素,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联动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随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系统思维运用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教育实践,明确大学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过程的目标引导性、贯通融合性、要素耦合性、成效聚合性,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准和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扩大教学场域和多层次化教学,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吸收知识.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参与感促进获得感的提升,以隐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素养获得感的提...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改要以增强大学生获得感为目标,通过大学生的切身感受、知识结构完善、认知能力提升、政治思想进步、积极的心理体验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为全面反映学生的体验度、获得程度,通过编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测评表》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检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把握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课题组掌握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宏观数据,如性别、政治面貌、学校类型、专业、年级、学校区域的差异。通过大夏学堂课程讨论板,了解了学生对获得感的具体想法。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大学生对好的思政课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理论和视野。  相似文献   

9.
"获得感"是对获得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是一种正向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1]。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就是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满足成长发展需求是聚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过程,心流体验理论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引导价值。在心流体验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显现出明显的“心流”特征,表征为大学生内在愉悦感、内在目标性、内在秩序性和内在意义感四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和预期。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需从以下三点着力:重构教育关系,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优化内容供给,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培育获益感知,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提升。通过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的探索,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12.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表现为作为供给方的教师和作为需求方的学生之间难以同频共振。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的实践,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达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拓展,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和立足点,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学生获得感需要积极创新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优化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健全课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冯忆 《文教资料》2020,(2):166-168
改革和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十分重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视角,在考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的原因,揭示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思政课改革,对于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幸福感,改变思政课“低头族”现象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其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风向标,是检验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标尺,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度、认同感的关键举措。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时代价值的阐释,进一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对策,以期助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是大学生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接受特定思想信息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借助多重社会场景相互作用而塑造出具有育人一致性的关联生态。只有以大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课的社会性,并在课堂、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之中,才能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生成的社会逻辑。循此思路,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发生的社会场景区分为:“课堂社会”、“高校社会”、“总体社会”,大学生在“课堂社会”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在“高校社会”中的体验,并受到来自“总体社会”的影响,只有当三者有效整合成层次分明且有机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才能生成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感”。在构建思政课依托的三重“社会”的一致性方面,需要重视“课堂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利用“高校社会”的中介性作用,发挥“总体社会”的支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丹丹 《教师》2023,(25):3-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文章以大学生获得感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在学生主体意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拓展教学载体等具体路径,以期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不同过程以及发展的不同状态来看,具有基本、发展以及成熟三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产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不断引导其从无需求状态向低需求以及高需求发展状态转变以确保获得感的产生。从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几方面做出调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观导向、方法途径、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互融性。通过整合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等途径,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可节省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渠道,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国家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高校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需要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切实提升大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获得感,对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