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论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既梳理了清代弹词的发展轨迹,又对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论文认为弹词的直接渊源是宋代的陶真,提出了弹词渊源于“瞽人诵诗”的假说。清代弹词形成叙事体和代言体两类。清代弹词存在着一个由书场曲艺渐变为案头文学的雅化历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书场弹词、书坊弹词、书斋弹词三部分的雅化趋势及相互消长的态势完成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弹词本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学,过多的赋予其教化使命或者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都会葬送弹词的文学生命。文体分化使代言体弹词占了书场说唱的主流、叙事体弹词在书斋里的主导地位则始终未被撼动。两种文体的不同归宿说明了适者生存的文学生态原则。另外,作为文体分化的副产品。弹词的案头化最终导致了弹词文学的消亡。清代女性弹词中出现女扮男装现象。论文认为,文人“女性化心态”的历史符号学、文学创作思潮中的女性“士人化”及清代中叶兴起的才女文化热潮,是女扮男装文学现象文化的、文学的、社会的大背景,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则是易妆的直接诱因,挑战现存秩序成为易妆现象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女性写作最普遍的弱点是对男性世界的陌生,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作品中易妆女性不被读者信任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清代弹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曾风靡于整个江南地区,直至今日依然余韵犹存.这些弹词多由女性写就,作品本身所带有的含蓄婉转、柔润清新的风格与江南地区长期以来的文化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南水土孕育下的才女文化繁荣一时,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女性作家将江南韵味融入了弹词作品之中,使得清代弹词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特产”.  相似文献   

3.
清代女弹词中的"女扮男装"现象非常普遍,一般在作品中采用"女扮男装"故事模式有两点原因,一是展示才华,二是逃避婚姻。在"才女风尚"中获得更多文学培养的弹词女作家们无法逾越性别的限制,因此就借助故事中"女扮男装"的女主角去考取功名,完成一次才名的社会公认,从而去弥补内心因性别限制带来的不平衡感。另外,她们在设计"女扮男装"的故事时,潜在心理上是为了逃避婚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其实质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次心灵叛逆。但是,弹词女作家们的这种易装思路其实是幼稚而天真的,她们在反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在向"贤妻良母"的闺训靠拢,因此不可将这种叛逆意识过分夸大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由于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南方才女文化的繁荣,形成一种“女中丈夫”的社会风尚,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女作家创作的弹词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反抗旧礼教,走出深闺,各建奇功的“女豪杰”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允龙 《现代语文》2010,(3):154-155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弹词的研究相对薄弱,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弹词的研究已经从文献考证、目录的整理,到了更为深入的层次。《清代弹词研究》、《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和《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三部弹词研究专著,为弹词的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韩洪波  陈安梅 《天中学刊》2013,28(3):98-100
明代弹词一语的意义变动不居,亦非弹唱词话搊弹说词弹唱说词三者之省文,但其形成却又受词话沾溉良多,其名与实的错位,与讲唱文学的特性和文体演变及事物发展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7.
TONG Lijun(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相似文献   

8.
弹词是明清讲唱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优秀作品多出自女性之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从女性作家弹词作品的兴起原因及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弹词是我国古代真正的妇女文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女性弹词小说亦不例外。从江南社会经济文化、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定文化市场的需要、江南家族文化的繁荣、女性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江南女性的结社、江南出版业的繁荣7个方面对女性弹词小说繁荣于江南的原因进行阐述,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之后,弹词一方面在爱国志士笔下继续发挥着开启民智、普及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小说名家参与到弹词创作之中,对弹词旧有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时局的变化、新的传播媒介的盛行、大量小说名家的参与,使得民国男作家弹词在文本的传播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此外他们还积极探讨弹词的文体特征,在创作中注重弹词的韵律。  相似文献   

11.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庚子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此一家国劫难的认知与判断,反映了存在于底层社会的生动复杂的观念世界,从中亦可见出世变与文学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2.
清朝同治版本《房县志》,由知县杨延烈领衔纂修。该志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约而不漏,赅而不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房县自唐虞三代至清同治四年的4000多年历史,实现了志书“张驰政治,以彰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的日益浓厚,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也随之进入其全盛期。黄庭坚诗歌在清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借阅、抄购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别具特色,强化和促进了黄集秘籍的流传;诗歌选评促进了黄诗传播的普及性和经典化;宋诗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以两类选本的传播,将黄庭坚诗歌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旧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发挥了其长久性的信息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代文学的分期,此前有种种认识.根据文学发展实际,清代文学史可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前期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清中期包括乾隆、嘉庆两朝,清后期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其中,清前期又可分顺治时期的遗民文学和康雍时期的新清民文学.清中期文学具有文章、知识、反思、感伤四方面特点,呈现出隐藏了哀音的盛世气象.清后期文学在传统文学延续的基础上呈现出向现代文学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蕉园诗社"是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一个才女诗社,有推动清代妇女文学发展之功,研究这样一个闺秀创作群体,对于我们研究闺秀诗词创作在明末清初复苏繁荣,直至之后出现空前盛况这一文学史上令人兴奋的景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两个方面对这一闺秀创作群体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作家张国宾的《薛仁贵》有元刊与明刻两种版本,在人物设置、曲文、宾白三方面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挖掘史料,在参阅了大量线装本清代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历史事实,较客观公正地阐述了前清著名爱国将领及封疆大臣岳钟琪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畏高原寒苦,身经百战,屡次出生入死、跃马驰骋于藏区各地,为平息叛(骚)乱或内讧,为边疆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朽功绩的史实。最终,清政府不仅将其列入“五功臣”之一,《御制怀旧诗》甚至称其为“三朝巨擘”。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