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动荡的国际形势,使人们在电视、网络视频转播中更多地"看"到了同声传译人员的身影,并因为他们的工作,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国际资讯.许多人在被战争、灾难场面所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声传译带来的及时、便利.  相似文献   

2.
从没有一个国家像今天的中国这般。如此重视母语以外的语言。英语,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里是从小学就开始的必修课,它甚至居于比母语还重要的位置。而在英语蓬勃蔓延的同时,发生在2004年末的2个评选,却把这个语言在中国的境况推到一个颇为可笑的境地——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三项翻译奖均告空缺。之前在上海举办的卡西欧杯翻译竞赛中。同样一等奖空缺,而二等奖被—位新加坡小伙子捧走。固然。翻译和外语学习分属不同领域,然而在几乎全民学英语的基数下,优秀笔译人才的奇缺让人惊奇。是我们的外语教育有什么不对,还是“翻译”本身出了问题?有人说,中国现在难出翻译大师,因为尤其笔译中的文学翻译是一种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也有人说,中国现在优秀的年轻译者都去做口译了,尤其是口译中难度最高的同传。似乎同传译员取代了当年的文学翻译大师。成为现在中国外语翻译最高水平的代表。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主持人热线直播”一经出现,便以燎原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成为现代广播传媒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和节目类型。仔细梳理节目流行的背后,我们在此分析一种来自“传者需求”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初次参加国际图联大会的经历,介绍了国际图联的语言政策以及中文成为国际图联工作语言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以中文同传志愿者和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双重视角,解析了第73届国际图联大会中文同传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传论》终于出版了,当我将样书捧到本书作者赵澧教授手上时,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莎士比亚,这位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文坛巨人,对于中国读者是那么熟悉而又遥远。人们一遍遍地翻读他的作品,但关于他的生平,关于他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却知之甚少。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现在,由中国人写的《莎士比亚传论》出版了,现在,人人都可以同作者一起走近莎士比亚,探寻莎士比亚人生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在直播晚会初始阶段,直播本身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晚会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各类栏目增多,加之晚会求新求异的速度,远远  相似文献   

7.
直播常态化     
丁惜纯 《记者摇篮》2009,(10):52-52
鼓舞人心的奥运圣火传递、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令世界动容的“5.12汶川大地震”,各类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接踵而至。突发事件面前,电视直播迅速成长起来。电视直播常态化,这个本来还带有趋势性的命题,因为2008年的这几件突发事件而提前闯入人们的视线中来。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四大名爹"可谓赚足了眼球。那么,面对此类事件,媒体到底是传还是不传呢?首先,媒体要考虑的是这"四大名爹"叫得是否恰当?依仗自己父亲而做出一些不齿行为,这样的行为确实恶劣。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21日,全国50家电视机构负责人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中国电视直播联盟。由中央电视台牵头组织的国内最大电视新闻资源收集和播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联盟强调信息首发和电视速报,利用现代电视技术打造成一个反应最快速,覆盖最广泛的全国电视新闻直播体系,以推进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广播主持人直播节目在各地快速发展.正如一切发展中的事物一样,主持人直播节目还存有多方面的不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其完善,当前尤其需要不断推出精品,以带动和规范各类直播节目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晚直播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 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 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 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 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 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 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 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 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 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 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 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 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6年风靡的现象中,移动直播是其中之一.不论是国内的映客、花椒,还是国外的Periscope、Facebook live,无一不走在这个风口.随着直播热度上升,移动直播平台也不断探索新元素,试图在这片红海中开拓出自己的新天地.诸多尝试中,真正回归直播最初本意的,是将移动直播应用于“呈现即时的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湖北经视正式购进并使用SNG(卫星新闻采集)新闻直播车,从此《经视直播》进入了真正的新闻直播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第一时间绝对现场",在这个主导思想指引下,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突发事件,往往都能看到我们直播车的身影,像汉正街大火、工地垮塌工人被埋、食物中毒等等。可以说这些事件的报道,我们的直播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效性上体现出了很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鲁迅传     
鲁迅大半辈子踯躅校门和衙门之间,他在民国政府教育部做了十四年公务员(其间还在各院校兼课),最后八九年做职业作家。这般人生历程说不上有我少传奇色彩,但其精神阅历却十分丰富,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一幕幕风云激荡的活剧给他带来深邃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5.
总结和直播     
又是两个月没有写东西,好像这两个月里我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其实不过是剪了一截头发,买了两条裙子,然后和万事万物一起来到夏天。真的,细想之下的总结就是如此。有几天我们去了大理双廊,住在一个阳台木板下就有洱海流动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16.
<正>七月的台湾比五月还热!嚼着奶茶里的珍珠,瞪着电脑荧幕,应该是要写写我对《直播台湾》这趟旅程的回忆,不过我其实想问:中央台与福建台的朋友们,你们现在对台湾的印象是什么呢?台湾不是只有阿里山、日月潭,以及吵吵打打的政治人物,也许,经过这次《直播台湾》的制作播出,台湾在你们的采访笔记与观众的片段印象中,都有了一个比较新的面貌!那么,在这次旅程中,台湾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广播》2006,(9):22-23,48
直播正日益成为广电媒体最热衷使用的形式和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什么是直播?直播的意义在于何处呢?从技术的角度讲,如果信息能够在发生的当下就可以实现异地收看或收听,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直播。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想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凸显直播对于信息传播的意义,则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驾驭。2006年7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穿越青藏高原》特别节目就对直播进行了一次实验性的尝试。在这次特别节目中,移动直播的概念被首次运用到直播当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湖北经视的日常播出中,只有《经视直播》和《经视一锅鲜》和《经视夜总汇》采用的是直播形式,其他节目的播出全部采用的是录播形式,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参与节目的"虚无化",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虚无缥缈,这无形中拉大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参与节目的过程严重滞后于大部分自办节目的播出时段,而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播出中实现直播的常态化。那么,如何来实现日常节目直播的常态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新节目创建、旧节目改版和直播值班制等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白兰 《新闻前哨》2012,(7):69-69
一、电视新闻直播优势 “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媒介”,鲍列夫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直接播映采访现场,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的这种“现在时态”的本体特性使它有别于电影、报刊等媒介,广播虽然也属于现在时态的媒介,但它只能传播听觉形态的信息。所以,电视声画结合传播信息的特点又使它优于广播媒介。而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真特性的方式就是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节目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直播行业的“镁光灯时刻”集中在2016年上半年,当时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包括映客、花椒、一直播在内的超过100家直播平台拿到融资,资本和媒体关注蜂拥而至,背后不乏腾汛、360、欢聚时代等大公司的身影. 其实直播并不是一种刚刚出现的新形式,追溯到春晚直播、大型演唱会直播等,以及以PC端YY直播为代表的秀场直播,直播这一形态早就存在. 直播之所以在一年前迎来黄金时代,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技术的进步,移动直播让随时随地、全民参与成为可能,也奠定了之后“网红”大肆进军直播的基础;二是互联网时代内容的表达,人们习惯于文字、图片和视频之外,也期待一种新鲜的呈现方式,直播这种富媒体形态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