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平"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果将教师看作一架托盘天平,那么,教书和育人则是分放在两个托盘中的砝码.要使天平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五育并举,教书和育人并重,素质教育的实施才不会偏离轨道.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有人说:"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勤耕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明确爱岗敬业爱生是自身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责任升华为博大爱心,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因此,教师只有把责任浓缩为良知,让良知去面对无限信任你的学生,天平才永不会失衡.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目的和宗旨。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呢?以下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业务教学优势,做好育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是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重视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提法也是“教书育人”,并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里,这种观念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把育人局限于德育,这是对教书育人的偏颇理解。我认为:教书育人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通过教书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换句话说,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即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即是对这个观念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6.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西安市西光中学(710032)张国飞社会主义的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三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必须育人。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应树立科学育人观各科教学是学校活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之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也就是说,既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引导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此话说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并非易事。在我们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育人。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期赋予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工作.当前教书育人在高校财经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教书”与“育人”环节脱节等主要问题,应当专业知识与育人融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提升育入水平,专业课的内容与实践应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比较广泛地开展了教书育人活动,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并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是,教书育人问题还应该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来抓,使其能够更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是新时期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这里有必要就教书育人的概念含义、实现教书育人的途径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研讨。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对教书育人在认识上分歧的看法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目前对教书育人的概念尚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意见:其一是,“教书育人”这个词本身就不科学,没有必要提出和研究这个问题;其二是,教师只管教书,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其三是,教书就是育人,教好书自然就育好了人;其四是,教书必须育人,要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并应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由于教书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如何强化高校教师与教书育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书育人”不仅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在目前还有部分高校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不能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二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对养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能力无所适从。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使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能正确理解教书育人的意义、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同时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养成教书育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乃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把教书与育人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本就教书育人中的“师生沟通”问题,从其在现代教书育人中的地位,教师、学生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角色及“师生沟通”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教书育人。一是教书,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二是育人,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书是手段,育人则是目标。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而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重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创新、做人等方面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华清 《师道》2011,(9):49-50
时下,大家常言:教育有四难——体制难动,教改难行.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在此不谈其他,单说“教师之难”。有教师说:教师之难,不在教书在育人.教书易,育人难。此话欠妥。教书育人本为一体,人为割开.是不懂教学,更不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育人。不管教师本人是否认识、是否承认,“教书”都在起着“育人”的作用,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这一主导作用呢? 首先,教师既然处于育人的主导地位上,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教师政治素质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要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魏老师言之有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更要育心。  相似文献   

1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宋代大教育家韩愈明确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从教10年,有迷惘,有顿悟;有疲惫,有感动;有辛酸,有收获。近日来越来越多地想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思考“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的定义是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教书就是教学生学习功课。而“育”则解释为生育、养活、教育”,那“育人”则是教育人的意思。回首十年的教学生涯,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教书育人”这一词的理解。我想大部分青年教师应该与我感同身受,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感悟“教书育人”这一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去年五月二日,李鹏同志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大会提出的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并建议“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制订相应的规定,使教书育人成为评估学校、评估教师、表彰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我们全体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贡献。“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教书育人”也就是《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教书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天职。然而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新入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仍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的部分教师,一味怪罪质量下滑,由此放松了在教书过程中的育人工作,导致育人的质量也有所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