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晗 《出版广角》2012,(4):57-59
借鉴国外成功的出版经验对于研究当今中国出版业的问题大有裨益。反观国外出版,德国出版业因为与中国出版业有着众多相似之处,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本文则是"以中国为立足点,以德国为着眼点"为研究视角,从德国出版界可提供中国大陆出版界的经验、中德两国在全球化出版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危机这三个方面,来略述中德出版比较之于中国出版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影、电视有机构成的动漫既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又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国策。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规模大、产值低、影响小,使其在国家"软"、"硬"实力的储备上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相应的解决之道,推动中国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下,作为社会文化形态之一的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亟待澄清。在梳理文化、意识形态及其关系之后,可以看出,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总体上表现为出版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形塑与意识形态对出版文化的现实制约,因此出版文化难免不被"意识形态化"。出版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以启示:出版文化发展理应是出版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失去了多样性的出版文化就不会有活力,但否定意识形态对出版文化发展的一元化指导,出版文化就会丧失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昆明郊外一个叫小石坝村的山上,苍松翠柏之间,有一冢普通而又奇怪的墓地。说它普通,是它既没有奢华的封树,也没有祭奠的人流!说它奇怪,是墓碑无字,但一户村民却口耳相传这里埋葬着一位"总经理",并自发守墓,两代接力……而1982年,当逝者的女儿找到父亲的坟墓,洒下蓄积了数十载的热泪,却说不清自己父亲的生平!在昆明城中,又有一位和逝者非亲非故的老者,自发投工投劳研究  相似文献   

5.
白菁 《今传媒》2013,(5):151-152
站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无论是从现代各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角度,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其内容涵盖信息、娱乐、文化、互动等领域;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与这个"系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供所有元素发展壮大的"拟态环境"。人们只能在这中"拟态环境"中来建构观念和再生产实践。这其中就包含着"意识形态"建构。及由此"拟态环境"而衍生的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为什么没有想象力?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想象力"是不是可以属于一个国家?它不是个人才华的专属名词之一吗? 可是,今日中国正在大兴"寄生性文化"创造.动漫产业仿制日本、电影产业仿制好莱坞、电视节目仿制所谓"欧美模式"、轻小说仿制欧洲和日本、儿童教育读物大量引自韩国,就连一位资深的出版创意人向我约书稿的时候,不忘记叮嘱我一句,记得看看最近欧洲市场流行什么题目……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从粗制滥造的《战国》到瞄准世界大奖的《金陵十三钗》,甚至勾勒国画的水墨与思考中国问题的学术,无不热衷于贩卖西货、拷贝创意.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策略的影响下,《建国大业》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述上都获得了官方、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赞赏。然而,反观其成功的商业策略的背后,却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产业操作方式,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带给中国主流电影的是一个个案,抑或是一个范例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5)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论争激烈,乱象丛生。准确把握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主要力量,是加强网络治理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五大主要力量的内在逻辑及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网络技术发展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力量悬殊,增大了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危险系数;资本的多元化加剧了意识形态博弈的复杂化,资本的逐利性催生了网络大型企业的垄断性,资本的腐蚀性增加了意识形态博弈的对抗性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限制重大门户网站的外资控股、规范网络媒体的趋利行为、加快网络的立法进程、加强非网民群体的宣传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话语体系等治理措施,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权,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婷  王琳 《传媒》2022,(22):94-96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及其安全研究的前置问题。互联网作为横亘于主客体之间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中介物,具备意识形态功能,但并不能成为意识形态本身,而是作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话语空间的“场域”存在。网络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澄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的解放”的根本指向,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来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引领人们走出包括技术奴役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奴役,重拾自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资本理论,分梳了中国广电格局中各资本分布与新语境下的重构,及湖南卫视崛起过程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指明湖南卫视商业化进程的本质所在:一个本身不占据资本高端的地方卫视,以商业的"非政治化"去迎合当下大众文化对权威政治的抵触,却以市场的全国性扩张挑战了内地媒介的政治性分布体系与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变迁与传媒改革的互动关系问题,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变迁对传媒改革的影响,聚焦在从组织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四代领导集体实践意识形态的变化与传媒改革的关系,表现在权力结构观、矛盾论、经济中心论和发展观对媒介体制、行业格局和发展观念等方面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中旬到12月中旬,我应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之邀前往德国参加了首届"中德媒体使者"交流活动.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泡"在德国媒体圈中,不仅努力尝试着以一名普通媒体人的身份去了解德国同行,更努力尝试以一名中国记者的身份,告诉德国同行们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2008年全球经济动荡,并波及了中国金融市场.本文以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财经"和"商业"两个栏目的内容分析,描述了该杂志在经济危机中对中国问题报道的概况.<经济学人>持续关注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形象刻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并把中国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拯救者;但由于固有的历史、意识形态成见的影响,其报道措辞和数据来源都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在和PSY的接触中,尹成奎眼里的PSY非常谦虚、孝顺,对父母恭敬,对妻子尊重。他认真地告诉中国客人,"这么多年,我的老婆对我帮助特别大,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尽管不解,可以不屑,却不能不承认,一曲伴着奇怪的骑马舞的韩国歌曲《江南Style》,在今年下半年红遍全球,成为世界最热门歌曲——没有之一。"哥哥就是江南范儿……"这首歌的开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以《华盛顿邮报》对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以新闻框架理论为抓手,分析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和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华盛顿邮报》对中国的报道充满了偏见、假象和敌意,并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财力强大的强势国家.这样的偏见恰恰与美国一贯的冷战意识形态和"中国威胁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大国竞争的产物.但目前世界媒介话语权仍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手中,这些国家仍可以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继续生产不利于它国的负面言论.  相似文献   

18.
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即意识形态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影响翻译理论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告日渐溶入我们的生活,广告也时刻冲击着我们的视听.中国电视广告作为城市受众接触广告的最主要途径,作为每年广告市场份额的近四分之一强,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从而改变着城市生活.广告作为连接大众生产和消费的结点,如果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审视,那么它所表现的是现代社会消费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这是被许多社会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广告,应该属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它又如何与社会的主流意识融合?这是学界注意到但却没有进行细致分析的领域.在不乏个案解剖和枚举的同时,我们力求通过对近10年<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数据的整理,从宏观层面去把握中国受众广告态度意识的特征,而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意识形态又赋予我们对广告镜像更多解读和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德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双方都把彼此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2013/2014中德语言年"的举办,是中德双方在文化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又一盛事。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人民日报》2014年涉及德国的报道进行分析,旨在研究2014上半年即"2013/2014中德语言年"期间以及2014下半年即"非语言年"期间报道的差异,以及这一年的报道是如何建构德国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