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细致结构的材料给孩子,让他自由地去探究,是让他走上学习科学道路的一个好办法,更是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优化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能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准备出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说明对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已经不肤浅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让学生自己准备出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穿行,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4.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5.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对学生的评价要像一个“泵”,不断给学生加油,而不要成为“筛子”,使一部分人成为失败者或淘汰者.教师要科学地操纵这一“泵”,让它更有力地把更多的水吸引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回到基本元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着幼儿科学思想,他主张把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大力推行“科学下嫁”运动,提出要把科学下嫁给儿童,让每一个儿童从小树立一种科学的认知态度,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所谓“独立研究”就是要让儿童对某种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实验、分析,然后综合、归纳、概括,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让儿童独立研究自然事物,目的在于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知识获取方面,这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过程。 对于如何指导儿童独立研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独立研究”就是让儿童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讨论、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统一,把正确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儿童记  相似文献   

9.
爱迪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科学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刨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生疑.把学生带进精彩的广问题空间.让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并积极主动去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0.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学生在自主、合作收集数学材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分析、研究、推理等教学活动形式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自主地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形式化、过场化,未使其得以真正发挥效益。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突出“探”的过程,探索中可能出错,须知“失败是成功之母”,别怕出错,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合作地探究,才是“探”的实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突出“探”的过程,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经历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磨练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地展开探究活动,实实在在地把探究深入下去,从而追求“一英里”的深度,是科学教育努力追寻的目标。一、要精心呵护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儿童天生对大自然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动力,必须精心呵护和培养。对于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首先应给予肯定。有的问题也许跟我们目前的研究关系不大,教师也不要怕影响或干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因为我们不是教教科书或教案,教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要强求课堂教学整齐…  相似文献   

12.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地位是科学知识的传输者,作用就是让幼儿这个信息终端无差错的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13.
谈“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用的材料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收集供科学学习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课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怎样的材料?何谓“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下面以两案例入手,对材料的“结构性”进行诠释。案例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的沈跃群老师在2001年4月上《水的浮力》这一课,他向学生提供了泡沫塑料块、木块、石块、瓶子、橡皮筋、钩码、气球、塑料袋等探究材料。当学生感知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且了解了浮力的方向、物体上浮和下沉的规律后,沈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选材料,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有的学生用泡沫塑料块或木块把沉在水…  相似文献   

14.
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缘由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了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问题情境作为学习过程的核心,直接关系教学的成效。目前大多学者、教师都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即“怎么教”这一层面展开讨论,如把“问题情境”故事化、把“问题情境”活动化、把“问题情境”生活化,等等。科学理论告诉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知道这个事物的由来、事物发展的基础、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它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就是要了解“为什么教”“教什么”的理论性准备。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与猜想、验证假设、分析数据、概括结论的过程。为了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关键环节中设计伙伴学习内容,让学生当小先生,实现生生互教。然而,儿童毕竟是儿童,其认知和理解水平有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以,伙伴学习的内容既要强调科学严谨,又要体现童趣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为此,科学教师在设计伙伴学习内容时可以通过转变活动目的、运用童趣化活动器材、营造童趣化学习氛围、运用童趣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童趣化的活动中开展伙伴学习。  相似文献   

16.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九义”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有关数学知识的编排上,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比较现实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采再解决原先的问题。但应指出的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尽量把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活动化…  相似文献   

17.
勤俭做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多做实验、做好实验,还要让学生能做实验. 做实验就有个仪器问题.目前许多学校仪器奇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勤俭做实验.所谓勤,就是勤于动脑,出主意,想办法;勤于动手,不惮烦地把实验做出来.所谓俭,就是要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放思想,承认“坛坛罐罐”能当仪器;即使一只塑料杯、一个针筒、一段橡皮筋、一块塑料衬板、一片塑料薄膜等唾手可得的寻常物品也能把它用来充当仪器,做出许多实验.当…  相似文献   

18.
郭京平 《科学课》2009,(3):36-38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会怎样?”是《神奇的指南针》单元中第2课《有趣的磁铁游戏》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猜想,接着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有目的地实验研究.验证猜想是否合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