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组织。2006年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开展了"示范校"、"骨干校"和"双高计划"等央财专项建设工程,这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项目治理逻辑。中央政府通过财政和行政激励对高职院校实施制度体系建设、政策试点和重点专项扶持,形成项目的资源集中优势和竞争择优效应。但是,教育项目制下的政策集中化也带来了一些"意外后果",如高职院校组织策略的向上聚焦、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偏离市场、高职精英校和一般校的分化及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等。教育项目制的生成动因、内涵定义、运作逻辑、组织基础和效用限度等方面受到了传统科层制的影响,项目治理实质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下,处理政策集中化和区域差异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趋势。与此相适应,高职教育也应当实现向区域中心的转移。高职教育走向区域中心的内外部条件有三:一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二是企业界增强与学校"主动联姻";三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成为我国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阵地.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集政府、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社会等各方之力,才能在日益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本文围绕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内忧"与"外患",从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以及重视创业实践,搭建创业平台等角度提出了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海峰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办学行为必须满足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多元治理结构是历史必然。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需要: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创建是实施工学人才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治理结构创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回收”、“下放”和“转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实现,1.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形成多元互动机制。从宏观层面讲,多元互动是指政府、学校、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在促进技术应用、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为高校赢得了社会声誉,带来了更多的研究项目和办学经费。正因如此,技术转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校科研的中心工作,并且获得了国内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办学,加强应用技术研发,推进技术转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周峰 《职教论坛》2016,(5):78-81
基于微视频Role-play项目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以项目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分三个阶段分步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实现该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同时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涉外类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的因应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建求  阮艺华 《高教探索》2002,(2):38-40,7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要制定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积极扶持民办和私立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引导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林志华 《考试周刊》2014,(68):18-20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作为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优势,表现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宽基础重实践的专业结构、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营造"工厂"环境的教学方式及"心智兼顾"的学生管理制度等,在与当地社会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充分实现共赢,这种办学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教育的建设重点是内涵建设,各院校都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构建上。但企业表现出的积极性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政府应从高职教育的供给层面上增加政策扶持,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加强政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工作,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建设问题。中央通过财政、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对"政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制约要素进行重点攻关。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和弊端,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管、企业主动"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变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使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也成为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必要要求。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该专业发展中开设院校少、设备和资金不足、师资力量有限、招生规模小等问题,从国家示范高职平台、技能大赛、政府和院校的扶持力度、校企合作、思想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扶持发展民办教育,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院校发展的"瓶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具有地域性、年轻化、骨干化、时段性、职业选择稳定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自身找原因,对症下药,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教育的建设重点是内涵建设,各院校都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构建上.但企业表现出的积极性远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政府应从高职教育的供给层面上增加政策扶持,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政策旨在构建政府、高职院校和社会协同治理高职教育的现代教育格局,其中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第一责任主体.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习惯依附政府,被动应付政府评估及没有充分利用外部评价,主动委托评估意识不强等办学现状,需要依法合规办学,做好政府简政放权的承接;主动接受评价,做好社会第三方评估的合作者;狠练质量内功,做好高职教育领域的运动员,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省不同经济区域高职院校发展指标的比较,发现四川省高职院校大部分集中在成德绵经济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四川省高职教育要实现较均衡的发展,政府及地方财政应公平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要有所作为,示范院校要发挥辐射作用,高职教育要实行"差异化"地方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不仅要教授贫困学子就业创业的技能,还需要通过整合利用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实现多方联动融合,帮助贫困学子"上得起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提出"政产教融合"模式,并基于高职院校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在招生、资助、培养和就业等环节的策略措施,为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职教育市场力量的崛起以及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政府主导的"外控"型发展开始逐步引退。高职院校需要在政府、院校、市场之间的三角关系制度安排中,构建理性与效率的"内控"型管理,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新技术革命的迅速扩展,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浪潮正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滚滚而来.伴随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这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在新时期转换自己的传统角色,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且与实践项目相关联。而当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人才需求情况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重构的紧迫性,提出加强实践性教学和项目教学力度的建议,并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观点认为,经费来源及到账方式深刻影响高等院校行为方式,或指向政府,或指向高等院校自身,或指向市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对某市一所综合性大学和一所职业技术大学预算报告的比较分析发现,职业技术大学行为方式指向市场的特征不明显,甚至还不如综合性大学。推动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职教育建设,需要发生结构性、制度性的变革,需要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政策聚焦产教融合;优化经费到账方式,引导院校贴近市场;加强制度配套扶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