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韬奋创办的报刊在整个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笔耕不辍的一生承载了他不断变化、丰富的办报思想和他坚持不变的办报立场。变化体现在:其办报宗旨从"力求政治清明"和"实业振兴"转变为强调启迪民智、拯救民族危亡。其个人的政治立场的转变,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者、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三个阶段。而其一切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为读者服务体现了其不变的大众办报立场。为了坚持这一立场邹韬奋坚持人格和报格的独立性。这些变化的变与不变便构成了邹韬奋跌宕起伏的办报历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报业集团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由广告、发行、印刷构成的报业经济。 "以报为主,以报为本",这是报业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原则。报业集团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在办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竞争力。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迫切要求报业集团尽快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变革对新闻媒体的要求,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林莉 《新闻爱好者》2011,(19):48-49
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了一段辉煌而曲折的路程。本文尝试从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究"文人办报"在中国走向终结的悲剧成因,并以此为鉴,论证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报理念,即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本文中的"报",在现代意义上,泛指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除外。  相似文献   

4.
藏文报是藏区各地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当地党委领导面向广大藏族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报纸,是沟通党和藏族人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藏文报纸发展较快,现全国藏区已有16家省、地、市、州藏文机关报和行业报纸,并且办报质量和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和喜迎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藏文报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目前广大读者反映最大的是,藏文报上使用的译文稿件过多,而直接用藏文采写的稿件较少,藏文报的基本内容是翻译的汉文报,没有藏文报自己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 认清藏文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观念研究的角度,以"同人办报"为参照,探讨"同人报"何以既声名显赫,却面目模糊。实际上,在现已公开的史料中,"同人报"的提法始见于1957年,原本只是"集体所有制报刊"的同义词。由于初始意义并不具体,而看似相仿的"同人办报"又早就被认定为错误路线。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同人报"被重新解读、赋予意义,和"资产阶级报刊"等同起来;并藉此暴得大名,沉淀为集体的记忆,乃至成为基本的表述语汇。正因为从一开始,在不同理解之间,存在太大的差异,所以始终难以在理念上形成具体的共识。随着历史流转,当时语境逐渐消散,"同人报"的含义也就越发飘忽难定。  相似文献   

6.
正行业报是我国媒体市场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全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行业报,还是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行业报,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改革转型发展的挑战。面对竞争新格局,"专业"仍然是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仍然是行业报革新突围、创新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危”为“机”,是县市区域报当前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和主要任务。这里,笔者结合《义乌商报》的办报实际,就新形势下县市区域报如何发挥优势,办好报纸,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企业报如何寻找并确定一个适合的“坐标”,扬长避短,独树一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大庆油田报》创刊以来,坚持“三贴近”办报方针,较好地发挥了企业报的功能,办报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观点摘编     
《中国记者》2012,(2):27
"智慧立报"的内涵与追求《文汇报》总编辑徐炯在2011年12月15日出版的《报刊业务探索》上刊文,详细介绍了《文汇报》"智慧立报"的办报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在"文汇深呼吸"栏目上的体现。徐炯认为,智慧立报不是智慧办报,它是要为知识分子读者的"求知"提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为王"是平面媒体立足传媒业界的不二利器.进入新世纪以来,行业报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加之先天存在的不足以及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报遭遇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为寻求报道内容上的突破,很多行业报走出传统报道领域,广泛借鉴综合性媒体的成功经验,增加民生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行业报报道民生,为行业报的发展注入活力,不仅迎合了媒体发展潮流,也是其自身"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双向服务"办报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党报不仅应该大胆介入焦点事件的报道,还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关键时刻发出主流媒体的强音,这既是新时期党报坚持政治家办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报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权威性、赢得主动权的有力武器,更是党报实践"责任造就公信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上,都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对这一方针形成的实践基础,关于"全党办报"论述得较多,而关于"群众办报"形成的实践基础,就语焉不详了,甚至,"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也论述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历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历史学家.邓拓将史学家所拥有的史才、史德和史识潜移默化于新闻工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史家办报风格:"新闻工作就是治当代史"是邓拓始终贯穿的办报思路,"敢讲真话"是邓拓办报的显著特色,在报纸评论中融入史识是邓拓的办报特长.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贴近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贴近读者。近几年来,辽宁农民报在办报中千方百计地做足"贴近"文章,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财新传媒     
《中国传媒科技》2013,(17):38-39
钱江报系发展平台以钱江晚报为核心,整合《今日早报》、《钱报网》、电视频道中心、手机客户端和《星期8》杂志等媒体和公司,组建钱江报系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最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都市报集群。钱江晚报——浙江纸媒第一品牌创刊于1987年,秉承"心向读者、情系万家"的办报宗旨,坚持"向上、向善、向美"的核心价值导向,实现"锐利传播,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6.
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黑板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新闻知识》2008,38(3):64-66
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上,都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对这一方针形成的实践基础,关于"全党办报"论述得较多,而关于"群众办报"形成的实践基础,就语焉不详了,甚至,"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也论述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历史的探  相似文献   

17.
闫鸣 《中国记者》2018,(2):58-60
《中国纪检监察报》秉持"特色立报、科学办报、质量强报、人才兴报"的办报原则,把握时度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多次改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具体办报实践回答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做成什么三个问题,走出了一条求新求变、自我革命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陈梅 《今传媒》2016,(1):132-133
"群众办报"理论在新闻史领域曾大放异彩,理论提出百年有余.本文遴选自1986~2012年间共34篇有关群众办报的论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将这34篇论文共分为六大类,分别为起源、表现、载体研究、实践探索、毛泽东的群众办报思想和通讯员角度看"群众办报",以供参考和阅读.  相似文献   

19.
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性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家办报"思想体现了党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要求,反映着政治与新闻的特殊关系.本文从分析历史语境的角度,在还原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背景之基础上,考察其思想脉络和主要所指;并沿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轨迹,梳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党的领导人在继承"政治家办报"思想的同时,赋予其时代创新元素和不同政治承载;坚持"政治家办报"思想,为全球化语境下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