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技进乎道"境界的绝佳实现。  相似文献   

2.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晓波 《成才之路》2010,(22):77-77
汉字是艺术,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故事,埋边包含很多哲学的道理,其中之一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理念,从而显示了汉字的精深、奥妙与博大。汉字以方的形式存在,在方中得静,汉字在固定的方框中,写出对比、变化、平衡、对称的关系,在静中求动、在动中求静,体现出动静相生的哲学思想,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追求。在书法的变化过程中,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增强了人的智慧。使人变得更聪明。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维诗中动静相衬,特别是以动衬静构成的意境美,是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王维和盛唐其他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体现了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运用。而后期的诗,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的生活,即山水田园诗。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运用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5.
题画诗,要为画传神,是要诗人模写画之神理,发掘画之意趣,再现画之意境,从而给予诗意的补充;题画诗,要写出画不出的东西,将空间艺术转化为时间艺术,在静的艺术中赋予动的艺术色彩。题画诗要求诗人利用画面孕含的意蕴以及笔法留下的空白,在不违背画形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诗人的想象,丰富画的内涵,增加画的情趣,体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张梅 《考试周刊》2009,(37):34-35
名动转用作为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出发,介绍了英汉名动转用体现的普遍认知特性.简要阐述了名动转用的认知理据和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折子戏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戏曲抒情特性和表演技巧化的体现,二是戏曲点线结构演进的必然,三是戏曲艺术对明代前中期精神伦理化的反动。折子戏是传统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演进,是戏曲艺术应对明代社会的新变而做出的一种积极调整。折子戏这一艺术形式在当前的戏曲艺术改革中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轩 《生活教育》2014,(14):72-74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主体学习的潜能,关键是要让学习主体愿意动、善于动、习惯动,让学生在动中思考、在动中交流、在动中合作、在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开展音乐综合性教学,就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其它艺术门类及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等有机地渗透、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声有色,情景相容,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绘画是静的艺术,但高明的画师却能在静止的画面中显示出对象的动态;音乐是动的艺术,但优秀的乐师却能通过流动的旋律描写出对象的静态。作为语文艺术的文学,其表现力比其他艺术更为显现。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常巧妙地运用动静交错的艺术手法,或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造成奇丽多姿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方式,并以洛阳园林艺术体现为例,研究了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最终认为当前园林设计中需要增加政府投入,加大园林设计人才的教育,通过多种艺术方式体现园林陶冶情操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艺术作品中动势的表现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首先阐述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对艺术中动势的关注与挖掘;其次,表达动势的最佳途径是对艺术观察与表现进行变通与创新;最后以新皴法的发明、对比因素的运用与艺术化处理绘画造型为例,阐明杰出的画家们为生动表现画面的动势所做的绘画技法上的创新与努力。本文以画家傅抱石、陆俨少的艺术探索作为具体例证贯穿文章的始终,以说明艺术大师们为追求生动的艺术表现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的分析发现,其教学艺术在课始、课中、课终三个阶段具有不同体现。课始阶段体现为导入艺术,课中阶段体现为提问、评价、朗读艺术,课终体现为板书、总结艺术。  相似文献   

14.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本文就"圆"的动、静态两大特征结合动作及实例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舞的特殊审美及"圆"对中国古典舞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动与静的巧妙结合,使文言文平添了不少情趣,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动与静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必须重视城市布局艺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协调、统一,是提升城市品味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城市布局艺术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自然地形与城市平面结构和空间构图的关系,以及对城市构图轴线的确定、动点景观设计和建筑空间处理的影响;分析如何利用和改造山区、丘陵、平原、河海地区等各种不同自然景色,装点和丰富城市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不同,对艺术中的动静关系认识与处理也不完全相同。从先秦到明清对艺术动静关系认识上是一个求静不求动的定势。 艺术活动中的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就是客观事物中动与静矛盾的反映。客体事物的动静与主体(艺术家)心态的动静和谐交融、哲学的认识论和艺术的辩证法一旦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就能展现出艺术天地之大美。本文在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8.
歌唱艺术是用人声创造出带有语言的音乐,语言音乐化的艺术体现奠定了歌唱艺术的特殊性质,歌唱艺术的口语美体现了音乐作品在文学性表现上的差异。歌唱艺术中的词曲并茂、和谐统一是曲调的美学理想和创作追求,旋律与歌词有赖于歌唱中的声腔体现,当歌唱被赋予声腔美,才能够真正传达出听觉的美感,在表演的过程中同时还包含了体态的造型美。  相似文献   

19.
中动结构的行为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动结构现象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中动结构生成机制及其动词的归属研究上.文章在总结已有文献对中动结构的研究基础上,从认知语法句法分析的行为链模式及能量传递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中动结构所反映的典型事件模式在信息传递及状态改变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以期望加深现有的对中动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诗缘情”显示了诗歌生命的内在动困与美的形式特征;“境与心”是对诗的审美心理的深层描述;“冲淡”体现了古典诗歌重“含蓄”、“自然”的美学方向。这三者一方面总结了诗歌本体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学在禅宗融入之后的突破与进展,诗歌艺术开始浸染着诗人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