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办杂志在台湾向来被称为“烧钱的行业”,除非是大集团旗下的刊物,有雄厚财力、广大读者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否则大多只能惨淡经营.但是今年4月起,台湾接连有多本“小”杂志创刊,他们不砸大钱、不强调大众与多元;他们追求个性化的分众市场,不谈国家大事而聊生活小事;他们说,这是一场“小杂志的逆袭”.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春天,台湾的出版界突然刮起一阵"小杂志"出版旋风。先是知名作家兼文创工作者詹伟雄推出了《Soul》《短篇小说》双月刊,接着又有《练习》《小日子》等杂志的问世,就连书店零售通路也纷纷推出专题来推荐小杂志,一时间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3.
大陆书刊市场为景气低迷的台湾书刊业开启一扇希望之窗。尤其是动辄数百万份的杂志发行量,更是诱人。最近台湾杂志业“台湾杂志的大陆发展”座谈会,具有大陆经验的詹宏志、许钟荣等介绍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已经在大陆授权4种杂志并转投资一家杂志公司的詹宏志说,中国大陆对杂志管理仍很严格,他们是抱着“既占有市场,又不投入太多资源”的态度,小心翼翼经营这个“未来的市场”。他还认为,大陆目前十大城市共约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春天,台湾的出版界突然刮起一阵"小杂志"出版旋风.先是知名作家兼文创工作者詹伟雄推出了《Soul》《短篇小说》双月刊,接着又有《练习》《小日子》等杂志的问世,就连书店零售通路也纷纷推出专题来推荐小杂志,一时间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馆办"小杂志"有三大作用:收集整理文献,推介馆藏资源,传承地方人文;报道业务动态,提供服务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反映用户需求,沟通读者与图书馆,促进馆际交流。其发展也面临着三大问题:馆方对馆办"小杂志"的理性重视不够;馆办"小杂志"缺乏特色元素;馆办"小杂志"获取渠道单一,与读者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6.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北市杂志公会理事长简志信不久前刚从大陆访问回来,对对岸杂志市场发展的速度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大陆杂志集团化的趋势越来愈明显,编辑的水准也突飞猛进,很值得台湾杂志业者好好认识,并寻求合作机会。 简志信指出,蓬勃发展中的大陆杂志,1994年前他们最需要的可能是资金,然而,目前他们最需要的却是  相似文献   

7.
喜欢阅读经管类书籍的台湾读者,一定会知道"生产力中心"这个出版品牌.生产力中心是台湾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且最具信赖价值的管理顾问机构.生产力中心之所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出版项目,是他们看到新世纪的竞争在于知识,相信可以藉由出版财经专业杂志、书籍、视听产品、数据库与实时网络信息服务,向企业提供前瞻的信息、观念及有效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历史: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台湾杂志的创办,始于本世纪初。最早的有《台湾医学会杂志》和由台湾教会主办的《时兆杂志》,但它们二者都是免费赠阅的。早期台湾本土杂志无专属记者、编辑和摄影,而以特约外稿构成主要内容。40年代末,岛上共有杂志157家,其中以194...  相似文献   

9.
过去在台湾,媒体最常谈到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害一个人,就劝他去办杂志”,80年代以前,杂志在台湾的媒体事业中,是个不被看好的市场。 直到最近的20年,由于台湾的杂志期刊走向不断创新模式,分众诉求与专业经营的发展,近五年来,台湾的电视、报纸市场过度竞争,台湾的杂志市场则持续被创造扩大,展现出和其它媒体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师曾志 《出版经济》2004,(12):32-33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杂志媒介的最好写照.杂志界人士总说,办杂志的人都有非常浓重的"五四情结".这里主要隐喻有两层含义,一是杂志创办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而,办杂志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试图以自身的激情影响和感染读者;二是办杂志的人往往都是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杂志的文化传播要比市场运营更为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台湾的女性杂志市场划分为欧美体系的国际中文版和台湾本土刊物两大体系,前者拥有国际品牌的长期支持,外来文章及广告稿比例占一半以上,广告的经营比本土杂志轻松许多。这也为本土的杂志经营带来很多困境。要想占领市场必然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及诉求点,茉莉集团下的茉莉杂志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他们坚持报道让读者容易“买得到、看得到、穿得到”的流行资讯,这是茉莉同国际中文版最大的差异,也是让茉莉这本由台湾人一手创办的女性杂志在大陆、香港、台湾、星马及美加等华文世界发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浮生读趣     
811976年台北有一个创造了台湾美术奇迹,又对后来台湾认同草根美术热潮影响很大的画展《洪通画展》。之所以说奇迹,主要有三个特别的指标:一是画家为素人,即草根人物,不出身于学院系统;二是该画展由《艺术家》杂志与美国新闻处联合举办,规格之高,也属罕见;三是该展的确达到了万  相似文献   

13.
林林总总的台湾音乐杂志 台湾《出版情报》1995年7月号刊登颜霆的文章,介绍了台湾目前音乐杂志的市场概况。据该文介绍,目前台湾市面上发行的音乐杂志林林总总,有近20种之多,其中包括本土的、国际中文版的、附CD的、音响为主的、免费赠阅的等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音乐杂志: 《音乐与音响》 它对刊物品质的要求很高,文字要隽永、内容要丰富。刊物的专题都经过用心筹划,数年之后,依然有可看性。将来还计划随杂志赠送经过精选的CD。  相似文献   

14.
七、台湾期刊出版业(上) 台湾的杂志出版可上溯到本世纪初。当时的台湾还被日本占据。 1902年9月,当时的台湾医学会创办了自己的会刊《台湾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月刊。5年后,台湾的教会又创办了一份宗教杂志——《时兆》月刊。这两种杂志都是非卖品,主要是赠送给会员与教友。这两份杂志可称得上是台湾最早的期刊。  相似文献   

15.
两岸青年血脉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共同肩负着中华民族统一与复兴之重任。在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新形势下,服务台湾受众的大陆媒体,在资讯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台湾青年朋友的心声诉求,当好"讲解员"和"服务员",讲好两岸故事,做台湾青年的知心朋友,为两岸青年朋友架设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出版情报》报道,台湾第19届金鼎奖于最近揭晓。角逐本届金鼎奖的有:新闻类20家,149件作品;杂志类138家,200件作品;图书类107家,662件、1200册作品。其中杂志类包括团体奖6个,个人奖5个,公办杂志类团体奖1个。图书出版类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不景气,2001年台湾各杂志约有2.5~3成的衰退,其中政经类杂志衰退幅度较多,远见、今周刊出现负增长,而Pc home旗下的杂志广告总量也约有15%的下滑,电脑类因为停了2本杂志,还呈现15%~20%的负增长。台湾的女性杂志尤其是国际中文版的广告,也受到  相似文献   

18.
正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相似文献   

19.
2 从香港到台湾 美国人唯一的成就,就仅是在反共的宣传和对中共问题的研究上,奠基了香港日后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中心.不过,美国人花的是冤枉钱,一些得到部分津贴的杂志,各自为营,美国人只能对他们"隔靴搔痒".真正由美国大规模补贴的机构,不是荒腔走板,就是渐渐变成了私有化的商业集团,中规中矩,最像样的只有"亚洲出版社"和"友联出版社".事实上,在香港最早出现开办政论杂志的要算是青年党.  相似文献   

20.
电视受众媒介素养与民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电视受众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23%①。二是均质分布。电视受众无法勾勒出清晰的面目,电视不像杂志,杂志有明确的定位,受众具有职业的(财经杂志)、收入的(消费杂志)、性别的(时尚杂志)特点;也不像报纸,报纸发行受到地域的限制;也不像广播,广播更多属于通勤和有车人群。电视受众的分布最为广泛,在"村村通工程"之后,电视已经覆盖到中国最为媒介所遗忘的偏僻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