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只见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只生日蛋糕,请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蛋糕的平均分.教师似乎想渗透一下思想教育,又问:"这8块蛋糕两块给你,两块给爸爸,两块给妈妈,剩下的蛋糕给谁?"这时,一个个学生高高将手举起:"给我们自己吃.""给我们家的狗吃."学生们的回答使听课的教师愕然:给自己吃,竟然还有甚者给狗吃……  相似文献   

2.
《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典型课例。张齐华老师教学的《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在拓展应用中巧妙地利用了一则广告,赋予广告以全新的数学含义,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现介绍给各位共享。镜头1:4个孩子围着一块不算大的蛋糕准备分着吃。镜头2:东东将蛋糕按十字形平均分成4份。正准备吃时又来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不到1块,怎么办呢?镜头3:聪明的东东又将蛋糕横截成上下两层,这样蛋糕就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个孩子都拿到了1份蛋糕。镜头4:这时,又来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眼馋地看着他们吃蛋糕,可爱的小男孩将自己手中的那一份蛋糕掰成两…  相似文献   

3.
我正兴致勃勃地引领学生学习《丑小鸭》一课,忽然台下有几个学生骚动起来。“报告老师.洋洋上课偷吃蛋糕!”一名学生起身报告。“老师。我没吃,我只是看了看桌洞里的蛋糕。”名叫洋洋的男孩反驳道。“吃了就是吃了,我们都看见了!”学生们齐声作证。  相似文献   

4.
幽默     
他还想吃蛋糕约翰从学校带了黑眼圈回家,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约翰答道:“我跟比尔打了一架。”妈妈明理地说:“明天你带块蛋糕给比尔,并向他道歉。”第二天约翰又带回一个更大的黑眼圈。“天啊!”妈妈大惊失色地叫道:“这是谁干的好事?”约翰答道:“比尔干的,他还想吃蛋糕。”最长和最短一位教师问他的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立即回答:“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最长,一场考试的最后几分钟最短。”弄睡与摇醒教授:×××,请你把你旁边的那位老兄摇醒,这是上课,不是睡觉时间。学生:教授,请你来摇醒他吧,是你把他弄得睡着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司题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IO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_。,_._4。。_学生很快答出是H,学生回”——”——”——”一IO”一『一答后,我接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蛋糕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可以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学生对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议论,争相回答出爸爸和妈妈都__.__、、。_…  相似文献   

6.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7.
鸡蛋在哪儿?     
老师:你能用“鸡蛋”一词造句吗?学生:可以。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老师:那么“鸡蛋”在哪儿?学生:在蛋糕里,先生。  相似文献   

8.
“钉钮扣”     
我们听了长沙市育才小学副校长李健霞老师的一堂思想品德课。李老师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下面是这堂课的纪实。师: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钉钮扣”的故事(出示挂图,图上画有两个小朋友,衣着一个整洁,一个马虎,后者衣上还掉了几颗钮扣)。师:这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小华,一个叫小刚,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态呈现情境,动手操作中引发冲突,厘清算理谈话引入,创设教师要分蛋糕的现实情境,在教材原有问题情境上,增加了一个用旧知识“整数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8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获得几块蛋糕?”学生利用旧知列出除法算式8÷4=2,唤起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接着课件相继动态呈现教材的两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 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 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 吗? 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 个蛋糕的1/8。  相似文献   

11.
某老师上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2 1/2=(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计算题,可是一个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却回答:“等于2/4”。老师感到很吃惊,问他“为什么等于2/4呢?”这个学生很响亮地回答:“老师,你告诉我们1/2就是两个人吃一块饼,我想1/2 1/2就是两个人吃一块饼加上两个人吃一块饼,应该是四个人吃两块饼,所以等于2/4。”老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人文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科学课的灵魂所在!可现实的课堂中“人文关怀”流失的现象却时有存在,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热对流”中的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煮金鱼”。为了制造悬念,这位老师卖了很多关子,说自己饿了,想把金鱼吃掉。一些学生听老师说要煮金鱼吃都非常吃惊,请求老师不要把金鱼煮了吃,因为这样太残忍了。可老师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定的环节,还是坚持非煮不可。老师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饿了。”最后,当然是金鱼被老师抓进了烧瓶,看到那些…  相似文献   

13.
上课开始了。教师出示了一块方形蛋糕,用小刀平均切成两块,问:“取出其中之一块,是这块蛋糕的多少?”学生答:1/2块。教师又出示长方形纸片,对角折成两个三角形,问:“其中之一是长方形的多少?”学生答:1/2。接着又出示长方形纸片,用粉笔划成三等分,问:“取其二份,是长方形的多少?”学生答:2/3。又拿出圆纸片,分为四等分,问:“取其中一份是圆的多少?”学生答:1/4。“分成六份取一份呢?”  相似文献   

14.
他还想吃     
《小读者》2004,(12)
约翰从学校带了黑眼圈回家,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约翰答道:“我跟比尔打了一架。”妈妈明理地说:“明天你带块蛋糕给比尔,并向他道歉。”第二天约翰又带回一个更大的黑眼圈。“天啊!”妈妈大惊失色地叫道:“这是谁干的好事?”约翰答道:“比尔干的,他还想吃蛋糕。”他还想吃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位名家在谈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时说过这么一段话:“等待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8-2+4时,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会这样想:先想8-2=6,再想6+4=10。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2和4可以调换…  相似文献   

16.
曹建林 《广西教育》2012,(29):90-90
回想起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一课,最后的那一幕一直让我难以忘怀,8个小朋友平分蛋糕,学生很快联想到分数八分之一。这时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其中1个小朋友将自己的一份掰开,一人一半。老师问:“想到哪些分数?”一位小朋友说:“二分之一。”老师追问:“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吗?”学生摇摇头说:“是八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场下听课的老师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想,这掌声更多的是送给这位学生的。是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这是笔者从教十几年来非常难忘的一堂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时笔者精心创设了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妈妈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蛋糕平均切成3块,给弟弟1块,弟弟嚷着说太少了,妈妈就把蛋糕平均切成了6块,给弟弟2块,弟弟还嫌少,妈妈把蛋糕平均切成了9块,给了弟弟3块,这下弟弟高兴了。学生听罢哈哈大笑起来。笔者趁机引出了31=62=39。接下来,按笔者课前的预设是让学生从左到右观察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而分数的大小不变”。为了体现“提问不宜过细”的思想,笔者只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从左往右观察,你能发现什…  相似文献   

18.
[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02页“想想做做”中一道练习题。[教学片段]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生:我从图上知道小女孩子吃了1块,小男孩吃了2块。生:我从图上知道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师:那么,你们能回答茄子博士的问题吗?生:小女孩吃了1块,吃了这个蛋糕的1/8。生:小男孩吃了2块,吃了这个蛋糕的2/8。  相似文献   

19.
校园幽默     
《小学生》2003,(4)
还想吃约翰从学校带了黑眼圈回家,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约翰答道:“我跟比尔打了一架。”妈妈明理地说:“明天你带块蛋糕给比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约数”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昨天,3月23日是小明的生日。小明的妈妈买回了12块小蛋糕。妈妈对小明说:“如果今天有你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你就请大家一起吃这些蛋糕。注意:一定要平均分给大家。”晚上,小明的房间里点上了生日蜡烛,有人在庆祝生日。请大家猜一猜,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刚好能平均分得这12块蛋糕,而且分得的是整数块?平均每人分几块?学生经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猜房间里一共有2人,平均每人分得6块,写成算式是12÷2=6。生2:我猜房间里有6人,平均每人分得2块,写成算式是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