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2.
《现代声像档案》2005,7(1):58-58
我已75岁;这张照片比我还大10岁,算是张老古董了。照片上左边的小男孩是我父亲,中间的短发女子是我的大姑母,右边戴眼镜的长者是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3.
我这一生酸甜苦辣都尝过,小时候赶上当亡国奴,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旧社会要饭。解放以后当了国家主人,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解放了我,党给我第二次生命,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我的一切。毛主席领导我们推倒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们成为国家主人,对于我是幸福说不尽。我的一生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老师傅和领导同志的帮助下成长的。我3岁死了父亲,那年他才38岁,是因为没钱治病死的。妈妈41岁,领着我们兄妹三个生活,有人劝妈妈改嫁,她不干,怕我们受苦,就领着我们挖野菜,要饭,给人家做零活度日。旧…  相似文献   

4.
2001年,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走向的张学良将军以101岁高龄去逝,超过百岁,堪称人中之瑞。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在人生之途渐近尾声时,他回首一生不无悲怆地说道:“我的事睛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园地     
那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与新闻写作吴贤德 我出生在豫南最贫穷的固始县南部偏僻山村,人多地少,过去曾是个吃粮靠上级,花钱靠救济的穷地方。男孩子十几岁还穿着开裆裤满村子跑,教育十分落后。1979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是我们家最痛苦的日子,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于,就在这一天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42岁)。从此,17岁的我便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大队党支部书记安排我在生产队当民兵排长。我每次到大队开会,回来时还能借来一大摞报刊,劳动之余的晚上,我都会点上昏暗的煤油灯仔细翻阅借…  相似文献   

6.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7.
十六岁以前,我就像一条小溪,从极高的远处淌下来,纯净得不含一点杂质。它不停地翻动和跳跃,没有太多的绊脚石.顺顺畅畅地流了过来。 幼儿园时,老师说我有多动症;上小学了,老师将我列入不太听话的学生行列;直到上了中学行为才有所收敛。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从蹒跺学步起,我骨子里好动的血液便蠢蠢欲动.耳边响着妈妈银铃般的“慢点,当心”,短胖的小脚则专拣坑坑洼洼踩。这就是我,一个看护着有些费劲的孩子。 离十六岁越来越近,变化也悄悄地滋生了。溪水逐渐浑浊,路障也越来越多。我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它让我经受了前所…  相似文献   

8.
“现在,是我们青春中的青春。”这话是李大钊先辈说的。对于正处二十年华的《生活报》来说,非常适用。十年前为庆贺《生活报》十岁生日,我曾著文《生活,多么美好卜“一个孩子长到十岁,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报纸长到十岁,该是成熟的时候了。生活报已经十岁了,她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不觉间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已从《生活报》的友人变成了《生活报》的同人,就更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了,于是我便想起了大钊先生的这句赞扬“五四”青年的话。以此送给每天都给我“美好生活”的《生活报》的同事。  相似文献   

9.
终生无悔     
终生无悔路景云【夏县】我的编辑生涯,应该说是由一种偶然的机缘决定的。大学毕业时,我未有任何奢望,只要求回我们县,因为我是老三届,那年已32岁,不象那些小我十来岁的同学还做着玫瑰色的梦。特殊的"文革"年代使我别无选择地在农村安了家,为照顾妻室儿女,我只...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京知青,我曾被下放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一年半以后因受伤病退回到北京。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从当年那个18岁的女孩变成一个15岁女孩的母亲。在岁月的流逝中,许多东西都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了,但是,有两个北京女孩的悲惨命运却挥之不去,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钢琴演奏家,赵胤胤总是感慨自己很幸运。从3岁起开始习琴.一直到今年31岁而从无间断,胤胤早已经和钢琴分不开了。”弹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是音乐选择了我。”他的话语中充满感激之情,”是上天眷顾,才让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又能成为我赖以生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8日.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64岁的生日。这一天.恰好是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政府论坛开幕的日子.于是安南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市政大厅就有了这么一段精美绝伦的致辞:“我现在向大家说明一下,今天是我64岁的生日。我想代表所有的老年人,引用披头士的一句歌词来问大家,你们要我吗?当我64岁的时候,你们还需要我吗?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21世纪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我们需要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我小时候住的那个院子里,只小恒和我两个男孩。我大小恒四岁,这在孩子差得就不算小了,所以小恒总是追在我屁股后头,是我的“兵”。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冬,约12月中旬,学校放寒假。我在保定市城门口偶然看到陆军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的招生布告,布告的内容我还比较满意。有军事课,还有普通文化课程,包括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英语、日语任选一种),学制两年半,并承诺毕业后以准尉军官任命,每个月还有三元钱的津贴费。我想这倒不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历,除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学习军事,我就未与任何人商量报了名。但那时我心里也没底,招生要初中学历,我就报了个相当初中学历。要十八岁以上,我只有十六岁,就虚报十八岁。过了几天就去考试,考文化课,又经过体检,合格了,个子也够高。到31日发榜,我去看榜,竟然榜上有名,被录取了。听招生的人讲,此次招生共一千五百人,主要在平、津、保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告别人世之前,91岁的历史学家来新夏对护士提了一个请求:把我的眼镜拿来,我要看东西;把我的假牙拿来,我要说话。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冬天,19岁的我来到令我魂牵梦萦的军营.圆了从军梦。火热的连队生活给了我许多灵感,由于爱写写画画,我成为连队上下公认的“小秀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团里当了报道员,挤上了“爬格子”这条甬道。  相似文献   

17.
因为年轻     
李洁 《编辑之友》1997,(5):62-62
我相信绝大多数热爱编辑职业的同行会羡慕我,与走过风雨岁月的他们相比,我的履历实在是简洁明了,不到22岁大学中文系毕业,不到27岁就已做了5年有余的编辑。而且还将顺顺当当地做下去。这么…个年纪轻轻、起点高高、如愿以偿的女孩子,怎不令人羡慕呢?  相似文献   

18.
陈丹青 《出版参考》2004,(11):48-48
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油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或许是职业的关系,主持人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报纸杂志总是不断地有我的消息,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的文章,大多和我本人和事实有些距离,如果说要研究和探讨我的主持风格、我觉得首要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个人的本质和我主持的本质很相像,文若其人,风格即人。一、我和“综艺大观”1.初识“综艺大观”我掉进了冰窟窿“综艺大观”,我起步的地方。虽然在此之前我在中央电视台已主持过“人与人”,但广大观众记住我、熟悉我,还应该从第18期综艺大规算起。我是28岁半进入中央电视台的。28岁,对女人来说已不再年轻,并且我也从未…  相似文献   

20.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