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徽 《现代教学》2011,(12):75-77
[本书及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任纽约大学文化传播系系主任,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诚心诚意的反对》等,深刻地揭示了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辛辣地讽刺了后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童年的消逝》是一部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与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让世人感到童年已逝,而吴岩的儿童科幻小说却以其独特的双重双逻辑支点紧紧抓住了“童年”。文章分析了吴岩儿童科幻小说中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科学因素与奇幻色彩一内一外两对双逻辑支点,阐明了其对儿童文学“儿童性”的真正关照,并证明“消逝”的“童年”正在当代儿童科幻小说这一文体中回归。从吴岩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中国科幻的某些模式化,亦可见其微妙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当福建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和他的朋友们喊出“保卫童年”时,尼尔·波兹曼的《消逝的童年》还未及翻译出版。如今,当我读到这本新书时,张文质们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组,正以崭新的理念和方式,渗透和润泽着那片地域许多所学校里的生命。在书中,尼尔·波兹曼曾断言童年的消逝势不可挡;濒临东海的那片土地上,张文质们如农夫般胼手胝足地奔波劳作,正栽种着一片青葱的防沙林。波兹曼是西方著名的媒体文化的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论述了“童年”这一概念如何在文艺复兴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和确立,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日…  相似文献   

5.
1982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出版了《童年的消逝》一书,认为随着电子媒介的产生和流行,“童年”概念逐渐衰落甚至开始消逝。在作者成书的那个年代,现代媒体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即便是现在,当我看到这个书名,仍然有触目惊心之感。作者在20多年前的深刻的预见,与  相似文献   

6.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想起13年前在《明报月刊》(1999年8月号)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为《童年的长度》,说的是20世纪后期,地球上发生的一种大现象.这就是人类童年正在缩短:“人类童年的长度在缩短,天真的孩提王国在瓦解,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纽约大学创立了媒体生态学专业。2003年尼尔·波兹曼去世之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他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他出版过20余部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技术垄断》等,其中《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8.
孟峰印 《文教资料》2010,(31):17-18
本文通过对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和大卫·帕金翰的《童年之死》的异同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媒体时代,给童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对此不能太过悲观。中国目前也处在这种时代,要警惕新时代童年消逝的危险性.同时也要为我们已经作出的相应努力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9.
冶娟 《中国教师》2008,(13):16-17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童年生活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具有成人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在说:童年在消逝!童年消逝了!但是,逝去的到底是谁的童年呢?一、关于"童年"概念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对于"童年"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童年正在消逝"是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核心论断。波兹曼运用媒体生态学的方法阐释"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童年的消逝"是一种辩证的逆转运动,现代化过程中信息科技的持续影响下,"儿童/成人"二元对立的符号模式开始受到腐蚀和消解。"童年"会逐渐"消逝"的断言,不仅引发现代人们对信息时代儿童与童年的关注与反思,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是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童年及少年时代,都在蔚蓝、浩瀚的南海边度过。我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或者与海密切相关,或者富含"海"的元素,如《海贼K》《星际猪盗》《超级波漫号》等。伴随我成长的,是母亲一样的大海。我能跻身儿童文学作家的行列,很大程度归功于早年间"海"文化、"海"精神的启蒙和熏陶。在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高研班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生态道德是道德规范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范畴。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在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基础上,给与生态道德以现代的阐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知足知止,平等互利,为人类留一片诗意的柄居地。生态道德的建设,尤其要关注儿童。《走进帕米尔高原》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对童年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享受慢教育     
慢一些共沐书香 我的母亲是教师,常年教毕业班,整日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就是家务。她给童年的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陪伴我的只有那一本本杂志。只要一捧起书.我就忘记了一切……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的。面对童年正在消逝的现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想办法通过语文教学帮助我们的孩子挽留住并珍藏起他们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刘爽 《辽宁教育》2014,(12):23-25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在美国,童年正在消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今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其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儿童和成人在风格和价值,举止和穿着等各个方面越来越难以分辨了。童年消逝最显著的症状是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儿童的娱乐方式为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介所代替,出现成人化和功利化的趋势。童年游戏的消逝也势必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全鹏的短篇小说《方便面》是篇值得关注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以“留守与流动儿童”小豆子的经历为中心,通过写实的笔法勾勒出了“中国式童年”的一种底层镜像。《方便面》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留守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拓展了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的表现视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09,(4):64-64
2009年1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萦绕在童年的甜蜜与忧伤》一文。文章指出,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而不是那样的人,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如,童年美好的情怀、信念,还有被人包容和包容他人的能力等。因为孩子被别人包容了才会学会包容别人。不能不提的是还要有温暖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童年不仅仅是儿童的童年,也是成年人的童年,不管是生理特征还是文化特征,童年一直存在,不会消逝,更不会消亡.童年更多的应该体现为一种精神,是一种童年精神,受不同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展示的童年精神是轻松快乐的游戏精神、“萌”世界的幻想狂欢和根植现实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作家王开岭在《消逝的放学路上》一文中说,他的童年是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现在孩子的童年是盒子童年、屋子童年、手机童年。现代都市的发展让孩子变成了一个“贵重的行李”,放学后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的笼子”,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因而习作水平不高。本文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习作观察力的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