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武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民族振兴的先锋力量更要与时俱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基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技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四个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对策,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法治理论和法治思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法治思想体系。江泽民法治思想和所有的法治理论一样,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总的来说,江泽民法治思想的价值目标包括规范和控制公共权力、创造和维护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社会秩序的价值目标,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掌握先进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启发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从而使他们积极地起来为自身的利益而斗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具有基石性意义的经典文献。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论述,从整体上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高一涵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但其思想始终没有全盘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群体主流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时候,高一涵所做的是把社会主义思潮下的理论"为我所用",试图协调不同的思想方法以实现其理想中的政制设计,也可以说,正是自由主义多元的分析范式以及兼容并包、调和宽容的心态使他最终独立在马克思主义之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首先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涵义、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对核心关系;其次要剖析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偏差,突出表现在人的价值取向、教育发展过程和思想内涵表达三个方面;再次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解读的启示,即准确定位人们的价值观、创新教育客体主体化模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育人观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育人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在人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实现途径及实现方式等,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或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育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我国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满足、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社会关系的丰富、自由个性和主体性的充分发展等丰富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当代教育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完善教育内容、实施宽容教育、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秉持着马克思主义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传播和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一门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从所属二级学科构成看处于实践的理论方位,从所属二级学科职能看处于教育的理论方位。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视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其价值客观呈现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实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促进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要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契合,使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征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合法性的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2.
理解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发生、变化和发展以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表现着人们精神生产和消费的社会联系,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究其实质是进行"阶级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追求目标、教育内容和实现方式上与以往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农讲所的创办是我们党开展以培养农运干部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成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始。农讲所组织动员当时党内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来讲学,并组织全国各地的农运骨干来学习,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力量;农讲所通过比较系统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苏俄社会革命与建设理论和实践以及关于中国革命特别是农民问题等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农讲所开创的理论传播和干部培养方式,包括理论教学与课外调查研究、军事训练、运动实习相结合等,初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农讲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做法为后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宣传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也为促进党团组织的壮大及农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创新是实践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作为人所特有的思想认识活动,它从不满足于现实.它肯定现状,目的是为了突破现状、超越现状,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创新的理论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宽容氛围的形成也由此显得特别重要.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宽容特征,也要求我们自觉形成不唯书、不唯上,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理论学习、探讨的民主风气.这里,关键是把握好"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即"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于指导理论创新,就是要把握好"发展"与"坚持"的关系--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促进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要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盈 《教书育人》2013,(9):72-73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的线索就是人的问题,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想目标,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是古往今来一切有价值的人学理论之集大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坚持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阵地。建设目标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与统筹规划,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度融合,打造“跨界思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字思政”;与职教教育融合,探索“实践思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实践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从社会发展的前提、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原则谈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辩证运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一以贯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迎凯 《文教资料》2007,42(5):96-9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本身的理论深刻性。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理解上却存在着诸多疑虑。在教育改革中,若想真正彰显该理论的力量,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理解它的丰富意蕴。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世纪以来,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理论形态和表现形式。经典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解放为己任,以共产主义实现为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色彩。马克思主义是否科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才是科学的,这是学术界有必要澄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跟其他任何理论一样,都必须面向现实,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应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与后人在理解、运用时的非科学性区别开来。同时也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就文化学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作为主体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调整自己,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众多文化样式在平等、宽容的条件下对话、交融和会通,恐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