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最宽广、最长远的教育,阅读经典更加能穿透学生的思想,渗透到心灵,对内在本质产生影响。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以"五味诵读"为基点,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悦读纯净学生心灵,助学生健康成长。一、经典味诵读纯净心灵清晨,踏着悦耳的铃声走进一小校园,此时,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学生就在这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周一,学校要求学生读经诵典。读经诵典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字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中国大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以来,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便在华夏大地上以燎原之势迅速铺开。文章对低年级经典诵读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一《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中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国学经典,但读经教育应该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当下的读经教育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与做法:量的积累"挂帅"、单一诵读 、自然理解 、无限抬高读经的价值.国学教育一旦走入误区,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国学教育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现代教育规律.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出发,坚持中华经典与西方经典并重 、传统与现代并重 、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并重 、知识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7.
孰之过     
余欲于假期开一少儿读经班,诵读《论语》《弟子规》等华夏经典,每小时一元。此举可令小儿自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可学说国语、认字。窃以为如此一举三得,且收费低廉之美事,  相似文献   

8.
"及早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快乐读经","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这是全球读经运动的发起人王财贵教授读经主张的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教育人用心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读经诵典,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而将经典诵读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开展,能让学生"知""行"同进,是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相似文献   

11.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12.
经典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它们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自上世纪90年代,台湾王财贵教授率先倡导儿童读经之后,大陆也有许多家庭和机构开展了儿童读经教育.儿童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思想养料和精华,为其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得以传承延续.因此可以选择那些体现对生命关注和民族文化精神的经典,并采取恰当的诵读形式,借助优秀文化典籍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诵读经典是实现现代教育传承文化的载体.营造良好的读经氛围,提高学生的读经兴趣是今日经典诵读的关键,而躬身力行更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在台湾,"经典诵读"也即"读经",是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一、经典诵读的心灵化育功能"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童年是化育的最好时期,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化育者,经典作品和人们的行为是最好的化育载体。(一)陶冶情感,塑造健康人格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佳作中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科学》2018,(Z1):119-120
<正>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多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健立机制,保证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为加强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管理,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成立"中华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6.
泱泱中华,闪耀着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其中,经典诗文,便是最耀眼的一颗。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瑰丽诗篇浩如烟海。不管是隽永、典雅,还是婉约、豪放的诗文,都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我知道,每一次的诵读,我们的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升华,人格也能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在文中,我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体验,阐述了"经典诵读":经典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诵读,可以营造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经典诵读,可以演绎写作情怀等。也希望并借此来唤起广大灵魂工程师对"经典诵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诵读中国文化经典的教学操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精神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中国文化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来加以开发。从2002年12月进入实验,我们借鉴了台湾地区的儿童读经活动和国内沿海地区陆续开展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活动的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诵读经典美文,可启迪学生心智,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思维能力。因此,诵读经典,建设书香班级,在小学显得尤为重要。其途径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经典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好书推荐;利用主题队会,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亲子共读经典,家校同飘书香;教师自己也要诵读,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诵读。诵读中华经典,更是书香班级建设的动力和源泉,让每一位学生与经典为友,与美文同行,在溢满书香的班级和校园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诵读经典美文,可启迪学生心智,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思维能力。因此,诵读经典,建设书香班级,在小学显得尤为重要。其途径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经典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好书推荐;利用主题队会,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亲子共读经典,家校同飘书香;教师自己也要诵读,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诵读。诵读中华经典,更是书香班级建设的动力和源泉,让每一位学生与经典为友,与美文同行,在溢满书香的班级和校园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