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丰富、众声喧哗的时代,媒介的竞争模式早已从争夺"信息发布权"过渡到了争夺"信息解释权",看谁更能为社会提供价值坐标;身处"信息超载"时代的中国受众,还同时体验着深刻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纸的旗帜与灵魂,评论历来是党报新闻工作的重点,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权威声音,是党报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人民日报》评论版进行内容分析,从选题类型、选题倾向性、作者来源等几方面分析其传播权威声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有性质决定的。笔者以《人民日报》评论版《抚今追昔忆小平》系列评论为例,试图探索出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晓珍 《中国出版》2012,(18):31-33
新时期下面对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党报党刊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人民日报》通过捕捉社会热点、努力贴近民生、转变文风版式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学者莱特·米尔斯在其《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认为,公众与大众有五大不同点:(1)就说话者的意见在听话者的接受比率而言:公众接受的比率高,为一比一;大众接受的比率低,为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晓敏 《东南传播》2014,(9):107-109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之间成功互动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分析法考察"@人民日报"成功的原因,探讨其对党报微博之路的启示,最后,在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的关照下,对我国党报官方微博未来的生存路径进行探究,党报微博要办得成功,可以从注重报纸和微博的互补性、亲民表达、找准舆论兴奋点以及加强互动性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8.
高渊 《新闻实践》2009,(11):33-35
这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的大众渴望言说的时代。在这种大背景下,党报的评论版面如何生存与发展,需要新的思考。近年来与都市报等市场类报纸相比,党报的新闻评论让很多读者觉得“不解渴”、“不过瘾”,致使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削弱,社会影响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
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权威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思想、观点和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承载思想和观点的载体主要是党报新闻评论。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承担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职责,还要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党报以权威深刻的政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同时,以生动有力的时评,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反映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回应群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首先说明,这里所说的评论,不是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更不是杂谈、杂,而是指政论,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党报的社论和评论员章。  相似文献   

11.
赵晓丽 《出版广角》2014,(12):78-79
党报作为社会引导性的传媒报刊,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就其主要关注的热点视角予以进一步剖析,就其深度的媒体影响力进行探讨。通过对主要版面进行实例分析,进一步挖掘当下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党报在创新报道方面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新闻传播》2012,(9):94-95
党报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党报网站"尤其是中央级的党报网站的发展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日报》与人民网间互动走势的梳理,探求《人民日报》办网成功的原因,并借助SWOT模型分析党报网站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应武  方晓恬 《传媒》2021,(10):85-87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共党报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点,党报通讯员制度是新闻工作者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在中国革命战争艰苦岁月中发挥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尝试对1946—1948年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进行文本分析,考察党报通讯员制度如何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以历史化的方式思考党报通讯员制度与群众路线的动态关系,由此获得对新时代党报工作者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思考,不断丰富党报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15.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信息海洋,观点多元,思潮纷繁,舆情复杂。面对这一社会新形势、传播新特点,党报是否能起到定盘星、主心骨之作用?是否能积极主动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功能?毋庸讳言,一段时间,在党报系统,存在"无所谓"意识,即认为网络嘛,反正是群众舆论,汹汹嚣嚣,"来时一阵风,去时影无踪",影响不了大局,翻不起大浪,无关宏旨。  相似文献   

16.
张华  李菊文 《新闻知识》2012,(6):100+93
党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从《人民日报》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党报应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发挥主流媒体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7.
说起党报评论,人们就会想到社论、本报评论员、编辑部评论、编者按,想到主题重大、代表党和政府声音、庄重严肃等词汇。确实,由于党报评论的题材长期集中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社会新闻以及网络热点事件关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徐州日报》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写作路径。本文以《徐州日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为例,对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思考,认为应深刻把握新闻评论写作两个关键维度:即党报新闻评论写作的“重”与“轻”,做到既要保证新闻评论思想的深度,同时又要确保文本表达的轻盈。  相似文献   

19.
张怡 《新闻实践》2006,(1):58-58
去年7月到9月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专栏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评论。这组评论主题重大,但读来却让人觉得亲切动人、充实有味,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党报评论的可读性。本文以这组评论文章为例, 谈谈党报网络评论的可读性。一、化大主题为小话题,多篇幅、多角度,提升可读性党报评论的主题通常比较重大。重大主题容易让人产生沉闷感,影响阅读兴趣。“人民论坛”的这组评论,将大主题化为较小的话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截取地震发生后8天(5.13~5.20)内的相关报道探讨中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在关于5·12地震报道中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