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2.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当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仅仅作为音乐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时,他只是按既定的课程去“教材”,考虑最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成了音乐课堂的主宰者,这种单边活动过程让“教”与“学”走向对立,“教”代替了“学”,“教”控制、支配“学”,  相似文献   

3.
重要的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蒂,“教”是为了“学”。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但在现实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双方的努力,使学员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但要重视教员的“教”,更要重视学员“学”的问题。而对教学方法而言,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教轻学”思潮的影响,人们在“教”的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对“学”的问题却研究甚少。教学改革往往只侧重于教的方面,以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为主,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也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实…  相似文献   

5.
研究是探讨、探索的意思。英语中的研究与学习可归纳为一个词,就是STUDY。研究是学习的一个升华过程,是指在某一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儿童英语教学是“教”和“学”的完整体,它既是“教”的过程,又是“学”的过程,广大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教”与“学”才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显然,这话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人”的话不尽相同。针对当前教学中时常显露的一些弊端,重温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倍感亲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矛盾、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会否认“教学生学”的道理。但如何“教学生学”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句常讲常新的“老话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短期效应的办法,莫过于:强迫学生学;批评训斥逼迫学生学。还有一个教学生学的办法,就是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教…  相似文献   

7.
秦梅 《云南教育》2004,(5):34-35
一、“教是为了学”体现的理念。“教是为了学”体现的理念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教”离开了“学”就没有对象;“学”离开了“教”就构不成教学过程。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教”与“学”的结合,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现在这句话则成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分为两部分,即手段和目的,教是手段,不教则是目的。也就是说经过教,待学生学会后,就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教了。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一是“学会”,二是“会学”,学会强调的是结果,会学强调的是探索过程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既会学习现实世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甘凤兰 《青海教育》2003,(10):40-41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从“学会”到“会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要通过广泛的迁移,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术以及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布卢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如何从“教”的角度唤起学生的“学”是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三层级目标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按学生学习特征及规律而设计“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学论教”“变教为学”,这种“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泛论冯欣南(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信息传递、转化的过程。是由“教”与“学”双边活动构成的动态过程。如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一直是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与“学”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教师正确地把握教学的过程,处理教学中的事项,提高教学的品质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一、教等于学“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法学法,同步改革实验”主要是集中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学”的规律,改革“教”的方法,寓学法指导于教法之中,通过改革教法,建立学法指导系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读书本领.该项实验从1986年10月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一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系列,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一、建立学法指导系列的基本理论观点对“教法学法,同步改革”的教改实验课题的确定,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体现“教”和“学”的双边性。“教”必须与“学”相适应.“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互适应。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适应和把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为特征的运动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问题.建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张舒 《孩子天地》2017,(6):280-28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是以“学”为指针的,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教师要“教”的地方,而教学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学”的反馈来确定或者调整教师的“教”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笔者对此在课改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一定的学与教的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包括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其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无论哪种教学过程设计其核心都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庄子之“忘”是以学习为核心的教育范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庄子以“忘”为学,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祛除物欲对学习的功利性遮蔽。“忘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凝神专注之学。“忘学”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高阶的智慧之学。“忘学”的目的是成就按照自我本性发展的自适之人。“忘学”非认知之学,乃以体知与心悟为学,既有身体体验的外体,又有内心觉悟的内求,内求与外体二者贯通,是实现了活动之身和非理性之悟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忘学”之“教”为“不言之教”,一方面,“教”彻底脱离“言”,教与学一体,教之学就是“教”,学就是学“教”之学;教与学成为教者对学者“感”、而学者“应”的联动感应过程。另一方面,“教”由“言”出,所“言”并非“教”,所言所至无言之“意”方为“教”。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0世纪前后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教”字,也出现了“学”字。通过分析,人们发现“教”字是由“学”字发展而来的。战国时期的《学记》里提出了“教学相长”。宋人蔡沈对此的批注是:“学,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可见,“教学相长”的实质就是——“教即学”。古圣先贤对教学的阐释可谓鞭辟人里。到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