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濒危语言建档保护是传承语言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与网络调查对国内汉语方言和国外具有影响力的濒危语言保护项目进行梳理,总结其特点,为我国其他濒危语言建档保护带来一些启示:实现保护精准识别,调查因地制宜;落实档案部门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多方合作;挖掘公众智慧,提升群众参与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丁沾沾 《文化遗产》2017,(2):109-120
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军声"是明代驻军形成的粤语方言岛。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军声"的语言活力和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指出连南"军声"无疑是一种濒危方言,且不同村落濒危程度不同。文章最后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语言认同感、使用人口比例三个方面分析了连南"军声"濒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英语教材编写的内容与形式不但要满足英语教学三方面的需求,即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还要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对"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的学科属性、体系架构、建设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是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在各相关机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按照OAIS模型思想并且参考国外同类系统进行设计,从而应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对“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的学科属性、体系架构、建设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濒危语言数字档案馆”是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在各相关机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按照OAIS模型思想并且参考国外同类系统进行设计,从而应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濒危语言建档开发是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工作,需要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从原则、方法、思路、措施等方面提出系统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鸬鹚屋是贺州市近郊贺江南岸的一个自然村,当地村民的母语"鸬鹚话"属于桂北平话,是一个处于濒危状态的方言。本文描写了鸬鹚屋村民的多方言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活,认为主导鸬鹚屋村民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态度、社会接触面和方言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变革,语言时空接触暴增加速了地方语言的演变,越来越多的语种濒临灭绝。另外,随着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兴盛,互联网环境下的语言多样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及时地采集并保存濒危语言档案势在必行。本文在碎片化信息传播背景下,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典型语言档案采集方式,以期探索更为精准高效的语言档案采集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卓 《记者摇篮》2004,(10):59-59
审美活动作为人们审辨美丑、善恶等的精神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对媒介语言起着巨大的影响。传媒语言作为媒体与广大受众交流的桥梁.更加离不开时代审美的指导,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满足交流的最低需求的手段.也是人类实现最高目标的前提。语言是与社会时代共存的,就如一般语言学所揭示的: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演变而演变。  相似文献   

11.
跨语言主题标引是满足多语种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国家图书馆主题标引工作为例,剖析了当前跨语言主题标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跨语言主题标引实现的路径,并结合国家图书馆的实际提出了开展跨语言主题标引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网络语言有着特殊的形式规约、意义特征和语用需求,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对社会语言应用的影响较为多元和凸显。网络情境下的语言规范,宜持较为宽松的态度。规范是进行中的作为,是对动态语言现象长时间观察的结果的认定。加强对共时语言事实的观察与解释,注重历时语言变异的讨论与引导,才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1):10-10
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利用生物学家评价濒危物种的统计学方法,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了分类,发现近1/3的语言处在非常危险的地步。世界上已有46个人成为会说自己母语的最后一人了。  相似文献   

14.
电视是一门艺术,电视艺术的复杂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需求,与电视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能否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心理密不可分。电视新闻记者要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得运用好电视新闻画面与语言。  相似文献   

15.
曲文波 《新闻窗》2012,(2):71-71
画面语言的视听享受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以其自身的特性——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新闻信息直接传达给广大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了解自身。电视新闻可反映动态新闻,传递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事件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了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人类社交的重要工具之一,被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情感,以满足自身的种种社会需求。而关注新闻媒体的报道已经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就是新闻语言。新闻体现的是语言的艺术,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起步,新闻语言也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自身的体系,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笔者将就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新闻写作的语言艺术的认识有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语言传播主体影响力是传媒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传播主体影响力可从大小、深浅、损益、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语言传播主体影响力进行管理,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媒介氛围,建设良性、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态.其管理应在自我管理和社会管理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彭曙光 《中国广播》2005,(10):32-34
人们运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因而,发话者就不能不考虑受话者的感受。语用学家把这些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称之为“社会人文语境”。他们认为,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无法摆脱社会人文网络的影响,而且它与社会人文语境的关系似乎比语言符号系统来得更加密切,可见,人们不可能“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层面上确立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的整体战略和基础架构是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档案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概要介绍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的需求,按照平衡多元性需求和一体性需求的思路设计出两次归档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体系、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跨地区共享体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介的多语种电子文件共享体系等技术架构。本文旨在探索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保护语言文字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技术架构和管理模式,成果实施后将对民族团结的整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钟楠楠 《视听界》2009,(6):112-113
电视访谈节目兼合了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模式,也是一种人性和品位并重的节目形式。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电视访谈节目的宗旨。1.视觉需求。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布景设计、灯光效果、人物造型都构成了视觉需求的因素。视觉需求因素除了要与栏目的理念、风格和气氛吻合外,还需要有合理、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