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与南社     
鲁迅一生中曾参加和关注许多革命组织与文学团体,南社即其一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南社成员与鲁迅曾有相同或相似的追求或经历,他们的文学创作亦异同互现。南社社员在辛亥革命时用血与笔对满清与军阀作了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彩的一页。"五四"后,一部分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抱残守缺,未能突破自身局限而被历史所淘汰。鲁迅亦来自旧营垒,且与众多南社社员交往密切,却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解剖自己,善于总结经验,超越旧我,与时俱进。同时,他对南社的评价也颇恰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柳亚子与秋瑾诗词创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亚子(1887—1958)和秋瑾(1879—1907)是近代诗坛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个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主盟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象明亮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在近代文学天空.这里拟将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诗词在创作倾向、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初步比较.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这一时期的爱国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的诗和以秋瑾为代表的革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与陈英士同为南社成员,又同是同盟会中的骨干分子。辛亥革命前后,柳亚子主要以南社为基地,以文学为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而陈英士则以同盟会为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文武互补,密切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5.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急进派、实干家,在较多的场合下坚持了南社和南社文学的革命倾向性;他以旧体诗歌为武器,鞭笞丑恶,鼓吹革命;他谱写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诗.柳亚子的革命精神和繁富诗篇,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已产生重要影响,并将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按南社条例规定,“丁己上巳前一日之长沙半园雅集”应为其雅集的一次活动,然却于史无载。此次雅集拈题分韵所赋之诗先后发表于1917年《大公报·艺海》栏目。此考可补南社雅集文献之阙,亦可厘南社湘集史料之讹,对了解前期南社之精神面貌与艺术旨趣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7.
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民族革命性质的主张。南社的首领之一柳亚子在该社成立的第一次雅集时,就无限慨叹地说:“盖自社事零替以来,三百年无此盛事矣!”指的是自从明末复社亡散以后,再经清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鲁迅1926年写的追忆友人范爱农的散文。作者以范爱农的真实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在这之前,我国各层人民已经组成不少革命团体,积极进行反清斗争。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二十世纪初,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团体,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到1911  相似文献   

9.
柳亚子将南社活动的史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犹如南社的太史一样,尽可能地将南社的片纸只字搜集保存起来。辛亥革命后,他又收拾烈士遗文,提玄钩隐,评价南社社员的文字成就。南社解体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品评、题叙南社诗文集,特别是对最能代表南社文学成就的苏曼殊和林庚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社     
(一)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以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为宗旨的进步的文学团体。一九○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倡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所及,上海的知识分子也先后组织了两个革命的文学团体:一个是一九○五年成立的“国学保存会”,另一个是一九○九年成立的“南社”。柳亚子在《我与“南社”的关系》中谈到“南社”筹备和成立时,写道:“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冬天,薄游海上,偕刘申叔、何志剑、杨笃生、邓秋枚、黄晦闻、陈巢南、高天梅……小饮酒楼,便孕育了‘南社’的精虫。好容易怀胎十月,到一九○九年阳历十一月十三日(清宣统元年十月),这晚清文坛的怪物,居然呱呱堕地了。在虏廷监视严密之下,‘南社’的成立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却有诸贞壮、胡栗长两位在保镖……到了十一日那天,四方来会的便有十九筹好汉。我们在正午以前,雇了一支画舫,带着船菜,容与中流,直向虎丘而去。那开会的地点,是在虎丘张公祠。……十九筹好汉中间,十七筹是社友。”又在《庞檗子遗集序》里说:“昔岁在己酉,余与云间高天梅,同邑陈巢南,始创为‘南社’,驰檄召四方豪俊,以孟冬朔日,期会于吴中。会天梅杜门避矰徼弗克至。至者自余与巢南外,有河东景太昭,南粤蔡寒琼,三山林秋叶,新安黄宾虹,魏塘沈适非,山阴诸贞壮、胡栗长,丹阳林盖天,云间陈止斋、朱屏之,娄东俞剑华、冯心侠、赵厚生、吴门朱君雠辈十数人,而檗子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先生创立的中国教育会,是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的、国内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于民族危难之时广泛展开革命活动,不断壮大革命阵营,大造革命舆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高擎“反清反帝”的旗帜,其声势“震撼全国”!中国教育会之所以能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坚固堡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着蔡元培在发挥着冲锋陷阵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14.
我们注意到这样的历史现象,旧制度的灭亡不等于旧文化也随之灭亡,更不等于旧文学形式的灭亡。 当封建制度被辛亥革命推翻之后,“南社”的陈去病、高旭、柳亚子、苏曼殊等人继续写作旧体诗词,并继续出版以《南社》为名的不定期刊,到1923年,共出版了二十二集之多。当“五四”新文化革命猛烈地冲击了旧思想之后,革命的先驱者如周恩来、恽代英、刘伯坚、罗学赞、熊亨瀚,以及民主人士廖仲恺、杨杏佛、吉鸿昌、黄炎培、沈钧儒、续范亭、冯玉祥、陶行知等人笔下的旧体诗词,继续成为他们抒情言志的有力工具,萧三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就收有不少旧体诗  相似文献   

15.
孙玉玲 《天中学刊》2011,26(6):95-99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时期,驻马店涌现出一批具有民主革命精神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集结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旗帜下,与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鼓吹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团体,创立新式教育,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之后,驻马店人民为了捍卫民主共和,与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驻马店革命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17.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反"反冒进"而发动的全国性群众运动,在运动中"斗争哲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斗争哲学"在大跃进运动中集中表现为"不断革命论"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所谓"两条路线的斗争"。"斗争哲学"的广泛应用,使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两极性和简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革命与爱情"虽是十七年小说和革命文学共同的叙事范式,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创作主体、创作理念、创作特点及其发展脉络等层面,前者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开创时期左翼文学的雏形,后者显示了革命胜利后左翼文学的成熟形态。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以来思想界和文学界引领潮流的人物, 南社诗歌就曾经深受龚、梁二人的熏陶。大致上说, 龚自珍对南社诗歌的内容风格影响较大, 而梁启超对南社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南社社友对“新民”思想以及“诗界革命”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叙事表现为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体现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启蒙与革命之间的亲和性与整合性。鲁迅创作现代性问题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近代启蒙与革命思潮的现代性整合;二,对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追求的整体性思考;三,对后五四时代启蒙与革命、左翼与右翼的现代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