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利玛窦把天主教原理同中国儒家经典联系起来,用天主教教义附会、补充、论证儒家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新的诠释,这在《天主实义》中有具体的体现。文章主要论述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及其文化内涵,侧重于上帝即天主、天地崇拜以及对"天"的错误阐释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远在明末,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已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传到中国。这些著述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庞迪我(P.Did,dePantoja,1571—1618年)的《七克》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的《畸人十篇》。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所著《七克》初版于1604年,重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儒家思想中作为本原的“太极”或“气”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他论证了“天主”的超越性和真原性。得出这一结论时,利玛窦主要使用和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与基督教的创世观念。但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存在唯物唯心之间的矛盾,而创世观念也存在矛盾,这使利玛窦在批判儒家本原思想时也陷入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同时,畸人形象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给20世纪的美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同时也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变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身体的“异化”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疏远化、陌生化、异己化。在这个异化的社会里,离群索居的“畸人”们倍受冷落,在他们孤独寂寞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一颗颗渴望人间真爱的心。或许摆脱这种孤独的唯一出路还是需要他们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与他人沟通,逐步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庄子》中的畸人不仅相貌怪畀。而且是游离于主流世界之外的、没有话语权的被漠视的群体。但其丑陋的形象,充沛的德行反而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即安时处顺,通过主体向内的转向,追求个体心灵的真正解放和逍遥。这在艺术上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使艺术家不再仅仅追求形象外形的完满.而更加注重其内蕴和精气的充实。  相似文献   

8.
畸人形象是《庄子》中主要的人物形象系列之一,试从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两个层面对《庄子》内篇中的畸人形象做以解析:在形貌丑陋的人身上体现了庄子"天命"的自然观,庄子借用其与神话的相似性让畸人扮演了哲学代言人及社会教育者的角色,并且在美丑对比中彰显他们的美好健全的德性,体现只有"道"或"自然"才是宇宙中最本真的美。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的相对淡薄导致传统儒学的复归,作为在北宋学术根基下成长起来的金代理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疏离后,呈现出驳杂与“淳朴”之气象,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学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一直备受文学界的关注。评论家们从结构、主题、语言和女权等不同角度解析过这部小说。一些评论家将畸人们的悲剧归因于现代人的语言障碍。实际上,畸人们并没有失语,他们的话语中存在着对话性;畸人们悲剧的根源并不是语言的障碍,而是他们所拥抱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由深圳大学主办的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以"儒学的当代发展与未来前瞻"为主题。会议分为开场主题演讲、分组专题研讨及大会总结发言三大部分。当代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以及大陆著名学者陈来教授,依次为本次会议作了开场主题演讲;分组专题研讨中,近百名学者就"牟宗三哲学研究"、"唐君毅哲学研究"、"儒学海外发展反思"等专题展开研讨;大会总结发言者王邦雄、郭齐勇、李晨阳、曾昭旭、宋志明在总结前述的基础上,展望儒学未来之路,为已来的和将来的青壮年新锐引航拓土,为圆中国思想真精神之梦指引前进方向。此次会议是近年有关新儒学研究的最为盛况空前的大会。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改革的切入点。道德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以德为先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儒学经典作为核心,以文化为脉络,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儒学经典中有一些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是千百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昌盛并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和精神力量,我们在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将之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以法庭辩护词《狗的颂歌》为例,探讨基于主位推进理论之上的论辩类语篇的理解。维斯特的这篇《狗的颂歌》文辞优美,工于排比,善用对比,将狗对主人最朴素、最纯真、最珍贵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语篇的连贯程度由主位推进模式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而主位推进模式则由相似语言单位之间的连接体现出来。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对语篇连贯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的《交友论》及其对晚明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友论》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它的成功无疑是基督教传教成果的公开展示,它带给利玛窦的不仅是中国士大夫们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验证了适应性传教策略的正确性,为利玛窦后来传教局面的推开创造了条件。这部著作紧扣当时中国士大夫们的心理,按照他们的口味进行编写,作为外国人撰写的中文著作,它既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又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桥梁,可以说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女作家奥康纳在其短篇小说《善良的乡下人》中通过刻画多个丑陋的畸人形象,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深刻反思,呼吁人们建构新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并寄寓了对社会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3
本文试图通过讨论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生的创作背景来分析他的名著《小城畸人》的孤独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孤独主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是他所参拜的禅师们的启迪。李翱的道统论,继承了天台宗法统思想的三个特点:(1)"复性"的主题,(2)遥接远祖,(3)法统断绝引起的悲情。梁肃、李翱等人的相关文字,明显同一情调。其《复性书》的内涵,是以不同于传统儒家的新范式表达的心性论,但并没有离开儒家的本位立场。他以自己"发现"的《中庸》等经典为依据,以"性情"关系为基本结构,以不同于以往的"事解"的"心通"为释经方法,为儒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坤舆万国全图》的细致分析,探讨利玛窦在传播西学过程中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这种将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文化适应策略有助于知识接受西学,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原语语篇诱发的译语语篇生成过程,译语语篇应符合译语特点。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于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汉英语篇结构也大有不同,要译出自然的译语语篇,就要对源语语篇灵活地进行语篇重构。本文从《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选取一些例子,来简单探讨语篇重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庄子笔下的畸人群像是一种独特审美观的体现.庄子运用其高超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作品中进行“丑“的发现和升华.畸人群像寄寓了庄子对社会现实和人格理想的深刻理解和无穷期待.畸人形象扩展了古代美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