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语表达丰富、形象、贴近生活,在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圣经》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寓意深刻的典故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现代英语习语的重要来源。《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从神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开始,记载了以色列的历史,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文笔优美的诗篇。通过深入探讨《圣经·旧约》中的各种故事,可以揭示现代英语中很多耳熟能详的习语的起源及涵义。  相似文献   

2.
《旧约》神话以神话的形式形象地记载了希伯莱民族的变迁.无论其内容还是 形式都带有浓重的古希伯莱民族的特色.把它与希腊神话比较,可以看出《旧约》神话中的神 是一切自然力量、社会力量的高度抽象化,是人的力量的异化,体现了《旧约》神话一神信仰 的宗教性。希伯莱人创造性地利用神话想象出自己的民族渊源,形成了其民族性、历史性的特 点,并显示了一定的神秘性,充分体现了希伯莱人无与伦比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
2010年底"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得立项,成为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志。目前正在做的研究项目有"神话历史"丛书,已出版《儒家神话》、《宝岛诸神——台湾神话历史古层》、《韩国神话历史》等成果。2010年出版的《文学人类学教程》被视为该新学科奠基作,书中对"文学何为"问题作出启发性的新阐释。叶舒宪认为,文学人类学是重新打通文史哲界限,衔接"世界眼光"和"中国学问"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正多雷(1832-1883)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画家。他生于斯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先以幽默画成名,后转向插图,大获成功。他为巴尔扎克的小说、但丁的《神曲》、拉封丹的寓言和《圣经》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希伯来(犹太)民族与神定立的"约",犹太教奉为法典。《新约》是基督降世之后,与人重立的  相似文献   

5.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可以从他们的《旧约.诗篇》中的"原罪"一说中看出来。本文从"人之初,性本无"这一观点着手,将《小贵族》中的小伯爵、老伯爵性格成因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人性是很容易受到其生活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有关大禹的叙事自古被作为史实接受,而到上世纪初,"古史辨派"学者对其中许多问题产生怀疑。从近年出土的《遂公盨铭》、《唐虞之道》、《子羔》等文献来看,大禹在春秋以前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事迹模糊、介于人神之间的文化始祖,在后世儒家的话语体系中被逐步改造成一个血统纯正的贤圣帝王。按照福柯所说的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去解析大禹传说在先秦的演变,可以得到儒家话语体系中大禹传说被"历史—知识"话语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奉在道教第一部系统的神谱《真灵位业图》中被奉为九宫位之主神。他本是东汉末年一位有着显要家族背景的名士,恬静乐道、喜于施舍。仕途上,他最终选择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并深得敬重。关于其名讳,《三国志.魏书.张范传》之"张范"即为此人,但载其字为"公仪"似为不妥,应是"公先"。在与道教关系上,他与其先祖张良皆被道教神化而擢拔为神仙,这是道教采摭史料中的乐道之士以神其教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旧约》是古代犹太教的经典,以后又成了基督教《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被罩上了宗教的神圣光圈,但实质上是古代希伯来民族的文献总集,同我国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都是历史与文学溶于一体的集大成著作,不仅是古代的民族通史,还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有称其为"晚清重臣"、"出色外交家"者,也有称其为"卖国贼"者,而其"卖国贼"称号的获得与他签订《马关条约》有莫大关系。本文试图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中心,从历史微观处着眼,探寻一个真实的李鸿章,给其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三国遗事》纪异篇所载桃花女?鼻荆郎条,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神话故事。桃花女鼻荆郎故事中的舍轮王、桃花女、鼻荆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也富具人格魅力。舍轮王的人物性格经历了从"政乱荒淫"到"圣帝"的一个过程。桃花女虽不是"从一而终"、"不事二夫"的典型烈女形象,但是其人物形象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有信有义,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人鬼交媾所生的鼻荆,其出生本身就非常神奇,其人物形象更多地被赋予了正面因素,被塑造成半人半神、介乎于人神之间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3.
马宏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44-47,72
《旧约》的编纂和叙事等层面都呈现出鲜明的传记性特征,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按照人物生平叙事历史进程,以人物命名等等。这种传记性特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比如《旧约》作为早期文本叙事的故事化倾向,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历史叙事的产生,以及纪传体叙事适应了犹太民族独特的流散历史境况等。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取汉文献典籍例证殷商至上神即以色列人之"上帝"。而孔子《论语》所述部分具位格性"天",实为商周时期至上神,乃自上而下同源所指,试问此"天"与以色列人之"上帝"是否完全一致?为忠实翻译夫子语录,除追溯其宗教思想渊源,详细对比《旧约》古以色列人观念中"上帝"是为必要。深入《旧约》探得此"天"与诸多古以色列人具位格性"上帝"本质核心相交一致,共性基础之上存在个体认性差异,在此为客观翻译孔子宗教思想关键概念提出更为贴切目标语翻译理据。  相似文献   

15.
刘勰"神思"说的内在思路是用《庄》学"以和为量"的"神王"境界来指涉创作主体为文时所能达到的"万塗竞萌""神与物遊"的至高境界。本文拟从《老》《庄》思路对此说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古代犹太人部落英雄故事收录于《旧约》之中。《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更是古代犹太人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创作的汇集,部落英雄故事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这些作品产生于古犹太历史上"士师时代"(氏族制末期)。《基甸的故事》反映了犹太人民反抗米甸人侵扰的斗争;《耶弗他的故事》是反抗亚扪人侵袭所进行的可歌可泣斗争的艺术概括;《参孙的故事》是对力大无穷的勇士参孙的赞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被视之为《大学》三纲。本文拟从自我之维、他者之维、自我与他者之维这三个维度,来分别探讨《大学》三纲的哲学内涵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宋人关于巫山神女的辩诬与其对宋玉神女描写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围绕着巫山神女的辩诬问题,对于宋玉及其《高唐赋》《神女赋》的批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宋玉"妄"作神女故事,"诬"神女于不贞,玷污了神女的形象;一是认为宋玉所赋"发乎情止乎礼义","得诗人风化之本",而巫山神女的被玷污是后人所为,与宋玉无关。我们认为前一种观点是在理学影响下的主观情绪化的不切实际的批评,而后一种观点能够发展地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是对宋玉及其《高唐赋》和《神女赋》的正确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