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文教资料》2010,(25):61-62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习体现"语文味";重视实践性,锻炼学生多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晓霞 《中小学电教》2008,(12):142-142
<正>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综合化学习的课程,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学习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在"生长点"上面"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强调自主。语文综合性学习面  相似文献   

3.
李青 《天中学刊》2004,19(5):114-115
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相整合,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学习活动。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提倡综合陛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有把握好合理的点拨度、广泛的参与度、相对的自由度、适当的延伸度,就能实现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情感的陶冶、语文知识的实践等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多元整合,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义理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的特点。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组织与指导进行最优化建构,是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全方位的综合学习能力。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应试教育,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旨在从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明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谈如何重视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可以事半功倍,早日实现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的——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唐宗海 《学子》2014,(4):29-33
正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载体,体现语文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表现。中考中综合性学习占分比例从4分到16分不等。有的将其安排在"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中考查,有的则单独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  相似文献   

10.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编排的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旨在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学阶段获得的语文知识、能力,注重语文学习活动与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教师应明晰该部分的编排意图,以及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目标任务,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钻研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改进教学,依然是当前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方飞 《快乐阅读》2013,(16):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文本为案例,尝试依据项目化学习模式,指导学生拓展项目化学习资源,使课内与课外资源有效融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项目。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之下,学会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成为我语文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谢淑真 《福建教育》2007,(11):20-21
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一个突出特点。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比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带着问题共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过程与方法上,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到共同讨论,一直到最后的学习成果的展示,都有一条探究的红线贯穿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既有兴趣、情感的激发,又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逐步培养探究的恒久兴趣。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一次实战演习,应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体验收获知识的乐趣。试卷命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灵活融人语文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回忆起所学知识.经历一次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实践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围绕语文学科学习中有意义的话题,提炼真实的跨学科学习问题,以此为起点,整个学习活动设计,分“主题确立”“学习启动设计”“学习支架设计”“学习辅助设计”与“学习评价设计”几个部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推动学生“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新课程标准"中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呈现出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即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自主参与、实践体验、合作探究、勇于创新、反思评价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打破了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校内与校外的界限,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勿庸置疑。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地突出语文的工具学科的特性.发挥其工具学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