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视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出现,是以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作为理论根基,融合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集合和演变,从而对文化商品拜物教现象进行研究和批判。在资本逻辑和符号逻辑的双重引导下,文化成为供人们选择和消费的文化商品。由于大众传媒对文化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消费时所需要的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的符号化认知。这种自我身份和个性特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被传播,并在社会成员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心理定势:自己就是消费时所需要的、与他人不同的、有价值的符号。而这种新的心理定势就是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因此,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文化商品拜物教式样化的研究,有益于我国辩证地看待西方的消费现象,避免我国陷入不健康和非理性的消费文化中。在消费生活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反思对于健康、绿色消费观的建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名人符号是特定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表征。消费社会符号消费逻辑改变名人符号生产机制与内涵所指,使名人符号的生产机制由意识形态宣传、公共知识传承转向娱乐化、大众化,自身沦为一种可以消费的商品,同时造成信道资源被抢占、无效信息的广泛传播与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分裂破碎、结构松散的后现代社会里,名人符号也是一种联结社会的工具与纽带。消费社会大众传媒与广告主要制造了三种类型的名人叙事:偶像神话型、肥皂戏剧型与恶搞反叛型,形成了文化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语境下,消费文化与中产阶层的融合造成中产阶层对自身身份的普遍焦虑。时尚杂志便针对中产阶层的群体心理设定了一套话语策略,通过美化日常生活、符号化消费品、提供完美形象等不断制造焦虑,牢牢地抓住中产阶层读者,并使时尚杂志、中产阶层和商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的批判活动出现了消费化的倾向,批判的休闲化、商业化、私人化是批判消费化的重要表现.知识分子向价值中立的专家演变,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大众传媒对世界的戏剧化、符号化、碎片化"转播",社会整体的景观化,批判距离的丧失,这些现象使得批判活动消费化成为可能.批判消费化表征着现代性焦虑之自我治疗,同时它使得整个文化生活水准下降,批判所能开启的可能性被窒息,批判与资本达成了妥协.如何超越批判的消费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首要的是凸显和坚守真诚.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中,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相互介入在两个向度上尤其明显:一是一般商品的生产消费越来越重视商品的符号价值,从而使文化因素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二是随着文化产业化的推进,在经济规律和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从观看转向了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化观念的变迁,商业因素也由此在消费社会的文化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前者以文化的资本化,后者以文化的娱乐化为明显标志,成为消费社会显著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妮 《考试周刊》2011,(29):42-43
在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对消费的理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商品的有用性而满足特定需求。鲍德里亚认为商品在被消费之前必须成为符号,人们消费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需求的社会生成性在于符号价值,消费的目的在于建立差异,而差异又具有社会功能的暗指作用。在这种社会力的驱动下,消费主体丧失了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商品价值已经不再完全局限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符号价值逐渐凸显而且已经对消费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已成为现代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品全生命周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支配作用.本文针对当代人的商品符号和符号消费展开研究,通过对当代人商品符号化生产、符号消费、挖掘商品的符号价值、形成商品符号崇拜四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当代人全面认识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当今幼儿教育不可回避的文化生境,其内在价值的悖论对幼儿教育目的、幼儿健康教育以及幼儿教师的身份感产生了一定冲击。消费文化语境下幼儿教育的应对:一是从整体上促进幼儿教育目的转向;二是从实践层面对幼儿教育内容进行审视;三是实现幼儿教育领域教师个体的自我觉醒。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幼儿教育的际遇,有利于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反观幼儿教育本身,从而把消费文化冲击作为幼儿教育变革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中英文商标作为一种普通的文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企业商品的宣传和推销,美化人们的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把东方与西方文化,企业、商品和消费者紧紧地相连.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商标翻译中的语义、语音、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影响因素,指出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对等出发进行商标的翻译,能更好地尊重民族习俗,从而更好地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使得市场经济异常活跃,商品琳琅满目。为了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推销商品,厂家、商家便在商标用语上大做章。从五花八门的商标用语中可以看出,人们选择、确定商标的主要原则是:表现温馨、显示超群、追求洋化、突出功用。  相似文献   

12.
中英文商标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对企业商品的宣传、推销,美化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它如同一座桥梁,把不同的文化、企业、商品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所以商标的翻译,应该从多角度考虑,注意不同的因素,这样才能翻译出音美、形美、意美的商标。  相似文献   

13.
中英文商标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对企业商品的宣传、推销,美化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它如同一座桥梁,把不同的文化、企业、商品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所以商标的翻译,应该从多角度考虑,注意不同的因素,这样才能翻译出音美、形美、意美的商标。  相似文献   

14.
广告作为商品促销的手段,在把商品信息传递给我们的同时,也在构建着商品的符号意义,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制造着我们的消费欲望,为社会消费文化的形成推波助澜。本文以汽车广告为例,分析了汽车广告所传达出的符号象征意义,和它在消费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借以说明广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消费的盛世,也使人可能异化沦落为商品的奴隶。  相似文献   

15.
对消费文化背景下媒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与消费文化的关系,究竟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还是媒体夸张了文化的消费功能: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的东西(如财富、声望、权力等)。消费文化能加强人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但也消解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媒体在后工业技术扩张下,越来越扮演社会秩序与文化缔造者的角色。消费、媒体、文化融为一体。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自觉的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在媒体的促进下,带有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得到了极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16.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大学生身体消费切入,从消费文化、全球资本、大众传媒和白领示范等四个方面剖析了身体消费的社会建构性,呼吁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警醒当代消费文化的缺失, 自觉从“美丽的陷阱”中突围。  相似文献   

18.
身体消费成为彰显符号消费的典型消费方式。身体消费的流行循着“生产—传播—认同”路径。其运作过程内隐着商品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双重符号逻辑。大学生热衷身体消费,是认同危机与追求自我、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共同影响下的产物。过于追求身体消费,导致了虚假需要与过度消费、区隔再生与身份成层、身体异化与内心空虚。教育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构符号消费逻辑,重建合理消费意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消解不良消费倾向;减缓认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炫耀性消费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了消费主体,并由此找到了使单个消费者整合到社会认同中的媒介。炫耀性消费本身也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不断嬗变与解构。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学生身体消费的社会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生身体消费切入,从消费文化、全球资本、大众传媒和白领示范等四个方面剖析了身体消费的社会建构性,呼吁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警醒当代消费文化的缺失,自觉从"美丽的陷阱"中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