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文化的走向是,在借鉴西方和东亚的两种不同模式的基础上,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伦理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应该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照搬,也不可能是东亚模式的直接承续,而必定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并将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三者结合,三位一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3.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文化转向”。从文化批判到文化研究,既是西方理论思潮影响的结果,又是本土文艺现实变化的产物。如何在“转向”中发展、重建文艺学学科体系,成为理论家们争讼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正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问题业已成为学界所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从学术视角与哲学高度把脉当代中国文化则是这一课题的重中之重。日前,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矛盾与文化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央党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转型必然引起社会转型,也必然要求在经济和社会转型基础上实现文化转型,建立与之更加适应的文化形态。而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变革成为焦点。如何走出转型时期的迷惘与困惑,重建新型的价值观,将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各项任务和具体要求,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全球、中国、教育是分析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语境。从中国语境来看,中国文化历经驳杂生成、一统确立、吸纳同化的强盛自主发展之后,逐步进入本能抵制、部分认同、全面接受的动摇式微时期,在新千禧的近十年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人们特别是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中国文化开始步入复兴重建时期。从中西关系这一维度来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进行宏观考察,不仅可以廓清国人对中国文化整体发展式微情状的了解,亦可增强国人对加强当代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全方位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广告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广告业,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和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人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同时,不同民族文化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深,当代中国文化受到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器物、制度、精神三个层面。面对这一事实,当代中国文化应以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为自身构建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导刊》2006,(8):63-63
【英国广播公司6月5日报道】中国大陆有好几亿儿童,这理应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刚过去的儿童节,不少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买书作为节日礼物。问题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儿童读物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难合孩子的胃口。他们从小就背诵《三字经》,刚上小学就被要求阅读《红楼梦》。在家长眼中,文字书比图画书更有价值,孩子能看懂全是文字的图书那才了得,这正是图画书在中国面临的窘境。社会应该给图画书一片天地。但今天的书店里,儿童读物几乎都是文字书。外国的图画书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而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而言,还是陌生的事物。目前,中国的儿童图书…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现象,是当今世界上一股一厢情愿的化思潮。化全球化,应是化信息、化价值观、化模式跨地区、跨国界、跨洲际的全球化的传播、冲撞、交融和共存的过程。化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正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发展的负面现象,坚持中国先进化方向,采取积极措施,把捍卫本土优良化、坚持化多样性,提高到确保国家化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吴圣刚 《天中学刊》2007,22(4):123-126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性。所谓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形态的一种定性,也是指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种可能的一种过程。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启示有:应自觉减少效率和社会公平中起消极作用的东西,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各方面积极作用,防止市场盲目调节等。  相似文献   

16.
市场已经取代计划成为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这个根本性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开放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并为此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形式,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转变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主要特点是:创新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开放与信用、规则与法制等。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宗旨是为了满足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国际文化市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际市场对文化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中国文化产品对不同的国际文化市场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战略。选择国际文化市场一般有两大因素必须要考虑到:一是根据文化亲近度;二是依据文化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广东教育》2006,(9):57-58
“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经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