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宁 《考试周刊》2007,(46):54-55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语言之间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有意识地关注英语与汉语间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引起的误解。本文旨在介绍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英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它语言成份更有典型性、代表性。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英汉习语文化的渊源,才能顺利将其翻译。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真实地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对英、汉语的翻译.因此,译者必须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使翻译真正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语言之间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有意识地关注英语与汉语间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引起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马琰  王峰 《商洛学院学报》2014,(5):46-49,60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英、汉诗歌作为两种文化的产物,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出现不和谐现象。从文学翻译的"和谐说"视角探讨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汉诗英译实践中的和谐和偶尔的不和谐现象,并强调应当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更好地顺应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成功地进行语言转换必须熟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因此,翻译教学要注重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在翻译教学中应渗透深刻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化、翻译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实例着重探讨如何处理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差异。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8.
吴华松 《文教资料》2007,(3):171-172
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不同,英汉语语篇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对翻译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是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译者只有处理好不同语言间语篇结构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目的语读者。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翻译的大趋势,无论是翻译应用文体还是文学体裁的文本,归化法都是处理语篇结构差异的重要手段,归化程度取决于目的语读者的具体需求。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同,因而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同样地反映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上。从不同层面剖析文化因素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上存在的差异,进而提出对跨文化翻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晓梅 《教学研究》2006,(2):157-160
要成功地进行语言转换必须熟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因此,翻译教学要注重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在翻译教学中应渗透深刻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洋洋 《海外英语》2012,(7):137-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日益频繁。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其翻译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成为了服务于中西交流的翻译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翻译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准确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意味。拟将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直译法,套译法,诠释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调查了白族高中生在三语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和西方文化认同情况。通过对大理市某高中的高三白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白族学生对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较高的认同,同时,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说明西方文化对白族高中生的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未产生威胁。然而,白族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并没有对主流文化认同高,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本族文化的传输和教育,以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物建筑维修前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一旦修缮使用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顿减或严重丧失。究其主要原因是文物管理、勘察设计、保护修缮、工程监理、文物使用等相关体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留不足所致。同时,由于各级文物专业干部更替大,新手多,较缺少文博专业背景和文物建筑修缮经验,加上文物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护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将通过如何留住文物建筑真实性的探讨,从文物管理者、勘察设计者,文物建筑修缮者、使用者和监理者等保留文物建筑真实性的相关责任共同体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环钦州湾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钦州湾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须遵循以挖掘文化内涵为主脉,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开发、保护为主的原则,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建设具有鲜明的钦州湾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以实现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的21世纪,编辑一定要具有广阔开放的历史文化视野,纵向上,立足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和文明;横向上,胸怀世界,译介世界文化和文明。编辑一定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对内肩负起当代文化的建设使命;对外肩负起文化输出的战略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播人类先进文明。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关注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既需要维护儿童所属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文化安全,又需要捍卫儿童童年存在意义上的文化安全。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媒介的开放和信息量的增大既给关涉儿童发展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西方大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媒介传播的不良影响、文化垃圾的侵袭、成人对儿童文化的扼杀和排挤等都给全球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文化安全带来了威胁和挑战,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文化事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但也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文化建设领域出现了不少问题;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和平演变”和文化渗透。研究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社会背景,将对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且独具特色,在区位和交通方面优势明显,综合开发条件优越,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和评价,并结合辽宁省文化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具体对辽宁省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发展环境等方面作以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力争为辽宁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启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