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壮锦产生的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壮锦一直平稳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改革开放之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积累机制为壮锦产业确立了一条更为成功的发展道路.研究壮锦产业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壮锦产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机遇与空间.  相似文献   

2.
《一幅壮锦》是第九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篇幅较长,涉及的人物比较多,故事情节较为复杂。课文讲的中心事件是一幅壮锦,主要线索是:织壮锦——找壮锦——壮锦变为现实。抓住了这点,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主线。人物和事件都串连在这条线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承和发展“非遗”壮锦技艺面临的问题,论述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传承和发展壮锦技艺的策略:搭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形成长效机制;聚焦壮锦传统技艺,校企组团培养后备人才;产教双向对接,打造壮锦文化品牌,促进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壮锦及其图案是广西的一大财富,把壮锦及其图案的艺术价值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为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多元渠道。地方政府利用壮锦文化资源,针对性地设计旅游项目,积极合理开发壮族壮锦文化的旅游开发,对壮锦的文化延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幅壮锦     
1.从前,在一座大山山脚下的茅屋里,住着一位壮族老妈妈,她和自己的三个儿子一起生活。老妈妈的壮锦织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织壮锦卖钱过活。2.这一天,老妈妈在圩上卖完了壮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画。画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还有花园、果园、池塘……老妈妈拿着画爱不释手,当即就买下了它。在回家的路上,老妈妈高兴地想:一定  相似文献   

6.
我曾应一家小学生报刊社之约,为小学生撰写了一篇阅读辅导文稿,题为《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初稿全文如下;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呢?我以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从妲布的买画、织锦以及壮锦的失而复得来体会.壮锦是壮族民间的手工艺品.故事中的这幅壮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实际上是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形象化体现.妲布从圩上买了一张“五彩的画”,并说“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表现了她盼望幸福生活的急切心情.她决心把这张画织在锦上.她不分日夜地织,“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滴在锦上”,“眼血滴在锦上”,一直织了三年.这就表明妲布是在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创造幸福生活.壮锦不见了,妲布“昏倒在大门外”,“病得瘦瘦的”,“身体瘦得像干柴捧”,这说明妲布失去了幸福内心是多么痛苦!最后壮锦失而复得,壮锦上织的东西变成了真的.这说明,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战胜贫穷,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壮锦的文化内涵、组成形式、造型特点进行挖掘整理,并时其在现代应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思考,对于保护性地开发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的特色手工织锦,其色彩艳丽、图案生动、风格粗犷、结构严谨,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壮锦不仅是壮族手工艺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锦。在当今文化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民间优秀的壮锦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探索如何保护性地开发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骆越印纹陶遗风下的壮锦植物纹样,具有以吉祥寓意为核心内容、从实际植物派生有寓意的花草等艺术特征。通过元素提炼、古形新绘、色彩提取和多重运用等方法,可以对壮锦植物纹样艺术特征进行创新运用,设计制作出诸如荷花花纹壮锦手包,梅花、菊花花纹壮锦被面等邕城旅游文化产品,提升壮锦植物纹样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快将区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制造业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  相似文献   

1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齐名,同列为全国四大名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举办。“壮锦”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被隆重推出;一时间,“壮锦”的神秘面纱被撩起,倍受世人注目。然而,壮锦艺术与其他民族民间艺术一样,其保护传承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开展研究、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审美认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文化过程,一种文化动力。而壮锦则是广西区域民族共同认同的审美形象,其传统状况和现状生动地反映出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壮锦与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指的是广西区域民族以审美方式体验并认同壮锦所表征的区域民族文化身份,并以此审美自律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审美行为。由此可见,研究壮锦与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以揭示其建构路径,这对于如何通过审美文化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对民族地区如何以传统而又现代的文化姿态融入开放世界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瑰宝,其独特的几何造型及浓烈的色彩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命的炙热情感,极具民族特色。本文从壮锦元素的色彩方面结合国内知名品牌裂帛女装层层剖析,对壮锦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初步探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本土设计资源注入新思想、开发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其现代转型与价值重构,是振兴乡村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愿景不可或缺的一环。广西壮锦蕴含丰富的壮族文化内涵,其丰富的色彩调配、美丽大方的花纹图案、精致的织造工艺无不凸显壮族人民的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忻城是广西壮锦发源地之一,壮锦织造历史悠久,织锦技艺精湛绝伦,历代土司对壮锦织造严敕不懈,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必备贡品。以传统壮锦文化充实现代乡村的价值内涵,融入土司文化、山歌、民间传说、彩调、师公戏等多种壮族文化元素,培育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农业观光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把生产性传承与教育传承相结合,实现传统壮锦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是振兴忻城乡村经济的首选之途。  相似文献   

14.
壮锦艺术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千余年的发展演变赋予壮锦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民族灿烂的精神文明,更是现代设计创新创造的源泉和根基。本文将以壮锦艺术的特色为出发点,研究在日趋雷同的现代城市景观空间中,有效地融入壮锦艺术元素,实现现代城市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回归,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内涵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传承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壮锦艺术是前工业社会壮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今,随着民族文化资源的日益资本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壮锦原有的符号体系不断被重新建构与阐释,一步步被编织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以其根植与壮族文化土壤的特质,重构地方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正>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成果。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自成体系,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织锦技艺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而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所接受,织锦技艺也逐渐衰落甚至濒临消亡。没有民间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基础,没有民间美术,美术教育就不可能完善。把壮锦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将有利于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形成特色教育,有利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一幅壮锦》的几点体会内蒙古王增佐一、弄清角色教学一篇课文,先得明白这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充当着什么角色,方可“因材施教”。独立阅读课文是课本中的“星期天”,阅读时,诸项的事情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办,教师不可大包大揽。然而,独立阅读课文又不完全是课外读...  相似文献   

18.
彭谊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4-7,18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艺术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及美学内涵。从壮锦的图案、色彩、质地等三方面分析其外在的美学特征,并探索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广西壮锦色彩看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锦以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显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壮族人民对壮锦色彩的处理手法,即"红配绿,看不俗",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以及热爱艺术的天赋,也表达了壮族人追求艺术、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广西壮锦服饰颜色的搭配艺术,为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对现代服装设计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的特点及教学江苏王兰柱所谓民间故事,是指人民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集体加工、修改的故事。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如《彩霞姑娘》、《神笔马良》、《猎人海力布》、《一幅壮锦》、《鲁班学艺》等。那么,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