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实践理性是人类一般实践理性的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实践理性的特性和要求。德育实践理性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其一,德育实践要有明确的目的,且德育实践目的具有当时条件保证的最大或较大价值,其价值可借助德育实践主体的行动实现,或者说,实践主体的行动受德育目的的引导,为实现德育目的服务,与德育目的的要求达到较大程度的吻合,即合目的性。其二,德育实践主体的行动遵循教育规律,包括符合德育对象和德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0,(9):27-30
“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关于德育的重要要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近三年来系统开展了针对“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德育》杂志社日前对何晓文校长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3.
徐志芳 《中国德育》2007,2(8):15-18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在观念、政策、管理和实践等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责任承担、组织开展以及评价等必须加以重视。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从加强德育实践环境和条件建设的政策导向、加强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协调整合区域性德育实践资源等入手。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的本质是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德。在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德育要克服技术德育和功利德育的片面性,树立人本德育、实践德育的理念,开展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结合独立学院特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环境,在德育过程中构建和实践“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德育实效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中向善性、有效性、规范性和整体性四个维度与德育之间的内在契合,以此明确德育实践目标、实践模式与实践路径的设定原则,探索构建德育实践体系,以达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目标要求,展现出德育在统领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所展现的勃勃生机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7.
吴燕 《成才之路》2013,(3):26-27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传统的德育的模式既适应不了现代课改的要求,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要重新考虑德育的方式和要求。教师在德育中加入实践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也为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力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的“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的“中介”江西师范大学李康平关键词:德育理论德育实践中介德育理论回到德育实践,应该有一个过程,它不能直接指导具体的德育实践,需要构建一个能动的“中介”。一、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统一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同样德育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及《天津市中小学生操行指导与评价手册》的实施,表明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发挥优势,扎实认真地落实《德育规程》提出的要求,以找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德育规程》确定的“三必”、“两应”25项教育考察中,既包含了我们日常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又为我们开拓思路,向纵深发展上留有较大的空间和余地。为此,我们要积极依据《德育规程》的要求总体落实,又不天津教育能拘泥于《德育规程》的设计方案而失去了自身的传…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德育课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80年代,德育课程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对德育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早期的德育著作和教材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影响比较大的德育原理教材,像胡守棻主编的《德育原理》、华中师大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鲁洁与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胡厚福的《德育学原理》、黄向阳的《德育原理》等,都没有对德育课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人实践和发展,受教育者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道德知识内化外现的中介与土壤。实践活动是真正获得道德的基础,加深了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并且在交往和协作中,提升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当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当其冲。德育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大学生的道德理论的牢固性。通过全面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实践的现状,探讨构建德育实践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因为缺乏德育实践导致知行脱离、内容单薄、照搬教材、空洞说教等种种弊端。作者提出,应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德育行为能力为重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德育》2006,1(2):44-44
《中国德育》杂志社网站(http://www.cjme.cn)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并制作“贺岁版”向所有关心、爱护《中国德育》的朋友拜年。网站以《中国德育》为依托,体现“融汇道德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引领德育方向;聚焦现实问题,拓开德育视野,活化理论风格;服务德育决策,服务德育研究,服务德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教育艺术》2006,(5):23-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现代德育体系的核心。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和强化不断创新的观念,网络德育正是基于德育创新要求而提出的。网络德育是以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在作用空间、过程、目的、主体、内容、德育手段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变革,体现了对传统德育的突破。德育实践活动从空间封闭走向开放;德育过程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德育目的从显性明确走向隐性潜在;德育体验从单调乏味走向生动有趣;道德主体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德育资源从单一匮乏走向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德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实践既是德育的途径,也是多种经由实践的德育方法的集合体。它是政治与道德知识的检验场和强化途径,是德育所传导的积极精神的载体,是德育对象形成道德体验和适应社会角色的方式。作为德育途径、方法的社会实践,要克服参与机会上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和效果上的形式主义等缺陷,必须在正确理解“社会实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其操作形式,注重目标、活动区域和具体形式与学生所处学段相适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和实践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7.
李艳芬 《文教资料》2011,(32):227-229
德育实践课程是伴随着课程观念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德育课程形态,把德育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已经成为现代德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更符合现代德育活动的本质和特征。对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来说,明确的高职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和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构建德育实践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和客观条件。因此我们应利用合理的构建策略,总体构建实践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德育目标趋势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平 《教书育人》2001,(22):35-36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品质的规格。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虽具有主观性,体现了理想中的德育价值追求,但这种主观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发展要求、主体需要和国家德育目的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体需要的发展,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其目标的科学性更具深远意义。而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德育目标,首先需要把握德育目标的发展趋势。一、德育目标素质化素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稳定的品质,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  相似文献   

19.
杨湘洪 《文教资料》2006,(36):91-92
为提高高职院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德育进行“全面、全过程、重实践”的考评模式,用《大学生德育发展记录》卡作为考评的手段,并具体设计了考评的方案。提出了在考评中应坚持全面全过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自报与认证相结合、基本要求和高标准相结合等原则。这一考评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王雯 《福建教育》2023,(9):21-26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不是学科外加的要求,而是教学的必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富含实践育人的优势。从生活德育论、实践哲学观和整体论的角度来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内嵌德育诉求的理据。课程的实施从主题内容、过程组织到学习形态,都涵盖了学科德育实施的三种主要形态。探索以确定高站位的主题目标、关注有价值的实践体验、设计整合式综合活动为抓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