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故事这一新兴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而将数字故事运用于小学德育领域也是学生德育的新方向。以数字故事在德育中的应用为例,对在德育中如何运用数字故事提出了见解并总结了部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材料有多个渠道的来源,有些是教材中呈现的,有的是教师结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来设置的,在导入学习材料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来考虑学习材料是不是贴切,能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促进和推动作用.当我们能够带着这样的思路来审视教材资源、生活资源以及学生的研究资源时,学生必定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一个多彩的课堂,是一个多功能的课堂。教师应该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大好平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在教学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以下简称《德育规程》)颁布之后,在我校领导中产生极大反响,我们一致认为,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抓手,是德育内容的具体体现。要落实好《德育规程》,班主任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班主任既是学生落实《德育规程》的指导者,又是学生落实《德育规程》的监督评价者,所以,只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才能把《德育规程》贯彻得具体、扎实。我们从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入手,通过落实《德育规程》,使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形成师生互促、共同提高的局面。工作中我们注重…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师人格魅力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显性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政治理论与哲学理论的传授;隐性德育课程则主要是将这些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或政治观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失效性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对显性德育课程考察的同时,隐性德育课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中包含的隐性德育课程、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与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显性德育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其效果不尽如人意。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诠释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所传递的隐性德育观念,对于构建中职隐性德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德育渗透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挖掘教材思想内涵,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体部分都蕴藏着德育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去钻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内容,将德育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又受到德育教育。下面就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谈谈个人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蒙学教材逐渐走进小学德育课堂。蒙学教材的主要德育特色: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主要德育特色对创新小学德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德育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视德育知识,忽视德育实践;部分德育活动形式化;忽视培养学生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运用传统蒙学教材创新小学德育实践的策略:注重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制定适应儿童的德育目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以此实现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如今,《道德与法治》在初中教育中也受到了重视, 通过该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核心素养等等,但是从 当前教学工作来看相对较为枯燥,在很多内容的讲解上也存在 很多难以理解现象。因此,本文就德育故事在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能够使更多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德育故事,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故事型德育模式以故事的本体论价值为依托,与故事的文化属性相契合,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合性,强调德育方式及操作原则对学生的精神结构、心灵秩序及未来可能意义世界的深层价值。它既保证了德育实效,又拓宽了对德育实效的理解,更提升了德育实效的人性境界。其具体建构策略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德育方式的故事型建构、师生关系优化的故事型建构、课堂德育情境的故事型建构。  相似文献   

11.
《宣武教育》2008,(1):7-11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完整和全面的人。尽管近年来15中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然而在成功经验之上学校德育工作还将有待进一步纵深发展。2003年3月学校以《建设校本德育文化,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为题。申报北京市“十五”教科研课题.并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校本德育文化。围绕着校本德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故事型德育模式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开辟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及实践操作原则。以故事的本体论价值为依托,与故事的文化属性相契合,故事型德育模式特别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合性,既保证了德育实效,又拓宽了对德育实效的理解,更提升了德育实效的人性境界。故事型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操作方式,更是一种以叙事文化信念为内核的德育范式。其基本的理论品味自起始之处便超越了纯粹的德育方式层面,着眼于德育方式及实践操作原则对学生的精神结构、心灵秩序及未来可能意义世界的深层价值。其具体建构策略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德育方式的故事型建构、师生关系优化的故事型建构、课堂德育情境的故事型建构。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统帅,教科书是德育的关键依据和重点读本。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包含两个单元,其单元首页图文蕴含教育学生爱戴母亲、孝敬长辈、爱党爱祖国、立志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和建设者等德育功能。开篇德育课,能让单元首页图文中的德育星火燃烧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教材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一 )德育目标的盲目性。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早在《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就作了明确的规定与说明。但在德育实践中 ,据调查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有学过《小学德育纲要》或《中学德育大纲》等有关德育工作的政策法规 ,有的甚至还没听说过这样的文件 ,因而对大纲中规定的德育目标也就不知所云。这样在德育实践中 ,这些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德育目标就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根据他人的片言支语而制定 ,从而导致德育目标只注重方向性 ,缺乏时代性和层次性 ,目标过高而不切实际 ,起不到德育目标应有的…  相似文献   

15.
黄丽真 《德育信息》2002,(10):78-78
教育科学出版社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德育课程设置方案出版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新教材,对于我们这些德育一线教师和职校学生来说真是一大福音。  相似文献   

16.
德育叙事及其课堂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虽然源于文学活动,但它也存在于学校教育的日常实践之中,尤其是在德育领域,课堂中的叙事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相比于传统的说教法、榜样法、熏陶法等德育方法而言,德育叙事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的,而不是英雄、伟人或成功人士的道德故事进入德育课堂,这就为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道德经验提供了现实机会。但是,叙事对于德育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当代教师只有放弃长期固守的理性化、概念化的德育思路,采取科学的课堂叙事策略,才能收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校德育《法律基础》课教材存在缺陷与不足:如内容格式化、结构模糊、功能缺乏,既不能满足教师教也不能满足学生学.教材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与内涵.教材内容结构改革的基本构想包括三部分:法学原理、我国观行法律制度的知识体系、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是德育辅导的优质资源。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华德育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或感悟人生、求真向善,或反思警觉、回归本性,或学以致用、从善如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一、播放德育故事,唤起求真向善1.欣赏《蔡顺拾椹》,培养至诚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的相关实施意见,提出了“把德育融汇在学校教学环节和实际生活之中”的要求,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搞好学生思想政治课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