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节俭这种传统美德逐渐被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所替代,而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当代社会,它应当重新被放回其应当所在的崇高的伦理位置,强化对大学生的节俭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多方位意义,有助于其自制、独立、博爱、责任感、创造力等多种素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谢元辉 《湖南教育》2003,(21):54-54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纵观现在的中小学生,浪费现象令人堪忧。中午吃饭的时候,随便到一所中学的食堂去看一看,饭桌上洒得尽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学生甚至以浪费为“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节俭教育的缺失。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呢?首先,节俭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小处着眼。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是一个消费者,要量力而行,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告诫学生吃饭时能吃多少就买多少。从小处着眼进行节俭教育,让学生慢慢养成节俭的习惯。其次,老师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时…  相似文献   

3.
莫永平 《广西教育》2012,(21):52-52
当前,很多学生不愿过“苦日子”,不想干体力活,不懂得节俭,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少数学生甚至当起了校园“大款”。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节俭了呢?这与学校节俭教育模式僵化与脱离实际,不能撼动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相似文献   

5.
刘建文 《时代教育》2007,(9Z):14-14,19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的现状及节俭意识缺失原因,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节俭意识的实际情况.对增强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必要性和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对高校发展的指导意义,对高校目前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高校建设中集中精力办现代化的节俭型教育,既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相契合,又具有可操作性,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措施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阐明艰苦节俭精神对高职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生缺乏艰苦节俭精神的各种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来切实加强高职生艰苦节俭教育。  相似文献   

8.
姜永华 《山东教育》2003,(25):21-2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能主动调整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来推动的。只有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机会,才能使他们养成乐观的态度,自信才能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小学生的“小钱包”也鼓了起来,他们中的部分人举止“潇洒”,比吃、比穿、比阔气,出现了饮食跟广告走,服装讲究名牌,骑名牌车,戴名牌表,至于家长的苦和累就很少放到心…  相似文献   

9.
讲究排场、张扬斗富、吃喝成风等奢侈浪费现象已逐渐在大学校园里蔓延开来。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作为将来社会的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宣传者的大学生,他们品行的优劣、素质的高低对社会具有一种不确定的潜在的示范作用。因此,这种奢侈浪费的现象应当得到遏止,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开展节俭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明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要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客观要求;是传承传统美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戴斌荣 《教育评论》2014,(3):105-107
崇尚节俭是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德,可在当前的中小学生中存在以讲究节俭为羞耻、以追求奢靡为目标、以盲目炫富为荣耀、以追风攀比为时尚、以超前消费为能事等不尚节俭的心理问题。由此,应当坚持节俭的正面心理教育疏导,营造节俭的心理教育氛围,开展节俭的社会实践活动,解析典型的追求奢靡的案例,提高家长对不节俭心理的疏导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全社会对于教育似乎出现了所谓的"集体失望".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很不满意,批评,抨击,抱怨;另一方面,大家对教育又茫然,无措,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由此失去了信心.  相似文献   

13.
从环保角度,当下的学校节俭教育涉及了资源保护问题,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纸张;从珍惜劳动成果角度,要求学生尽量不要有“剩菜剩饭”;从学校的节俭实践角度,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等等。上述节俭教育达到节俭的目的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随意回答。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时代的根本问题,在于丢弃了诸多几千年来曾经维护过我们的古老智慧。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出于物资匮乏的被动节俭,而是基于道德理性的主动节俭。节俭是"节用"和"节欲"的统一,是外在的"生活智慧"与内在的"道德智慧"的统一。在对儿童的教育中,"主动节俭"主要表现为"惜物",其在"价值观教育""道德习惯养成""道德意志力磨炼"和"伦理观教育"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传承这一教育智慧,能为我们应对消费社会所带来的教育问题,提供来自文化传统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教材节俭教育资源,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开展节俭教育,引导学生崇尚节俭,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学校要借助开发节俭教育课程资源、校园文化、家校协同等渠道渗透节俭教育,切实巩固节俭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6.
节俭意识是当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缺陷之一。今天的幼儿往往在溺爱、惯养中长大的。同时,家庭的消费一般都花在幼儿身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幼儿几乎没有节俭意识,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启蒙教育的幼儿园应该努力的培养幼儿的节俭意识。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节俭意识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结合语文课本知识,引导孩子树立节俭的意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悯农》中的诗句。短短的几句话,道出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虽然大部分同学都会吟诵这几句诗,但是其中的寓意学生们理解得并不深刻,或者说仅知道古诗让大家节俭,却没有更深层次地去运用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由"政治人"转向"社会人"。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并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节俭思想,它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含有丰富的哲理,又蕴含着历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折射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节俭思想的物质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节约文化思想教育必须遵循通俗化原则、形象化原则、现代化原则和坚持“三进原则”,把握中华民族在发展中所创造的节约文化的丰富内涵、灾质和时代意义,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凸显历史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从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保持一致性,体现节约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