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每一个班集体中,除了“优生”和“差生”,其余的就是中等生。笔者认为,中等生群体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往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学柱 《教育文汇》2014,(10):19-19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最苦最累的人不是农民工,而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中谁最苦最累呢?我要说,不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也不是成绩拔尖的“优等生”,而是成绩说差也不是很差,说好也不是很好的中等生。  相似文献   

3.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4.
中等生     
本期的“童心童眼”是一组孩子们写的小文章。透过内容,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教育着孩子,而孩子也在观察着成人。对我们的管教,他们有时并不服气,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比成年人还要深刻。看看他们的文章,我们会有所得。——责任编辑/张纯颖  相似文献   

5.
晚上,我为班级拟订一份优生差生互助小组名单,由于学生名册没带回家,只好凭着记忆写姓名,正当我为能记住这些学生名字而沾沾自喜时,却有几位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印象中没有他们的音容笑貌,没有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他们的深刻事例,脑中一片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扪心自问。是对他们关心不够吗?是的。因为他们成绩不好也不坏,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一、中等生心理特征的分析 中等生的情绪一般较为平和,易安于现状,但有时也表现出学习动机不稳,学习热情起伏不定。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成功体验,因而主动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强,意志也不够坚定,遇事缺乏果断;课堂上中等生往往习惯于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甚少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性格趋于内向。中等生较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  相似文献   

7.
通常被认为是中等生的学生,指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这个概念的界定虽然并不科学,但容易被人理解。这部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班级的主要成员,是绝大多数,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班里学习成绩较差或容易出问题的学生,一般都会得到教师的特殊关注,而学习成绩较好并且其他方面也较为优秀的学生,更会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这两部分学生都不是在校生的主流。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其中坚力量是中等生,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或滑波主要取决于他们。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中等生。根据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教学…  相似文献   

8.
值得关注的"中等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对于每一个求学的人来说,受到教育的机会应当是均等的,但是,在现今的中小学里,存在着"优等生倍受重视,差等生倍受关怀,而中等生无人理会"的现象.日前,笔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几所学校,发现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下面是一篇<渴望做差生>的学生作文片段.  相似文献   

9.
王霞 《甘肃教育》2004,(7):24-24
通常被认为是中等生的学生,指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这个概念的界定虽然并不科学,但容易被人理解。这部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班级的主要成员,是绝大多数,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中等生     
《少年儿童研究》2010,(7):20-22
尖子生受人瞩目,总是被表扬和赞美簇拥着。差生让人头疼,但老师反倒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亮。而人数最多的中等生,却常常被忽视。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不能带动大家进步,也不会拖全班的后腿;既缺乏精彩表现,也不会惹出大祸;学习成绩很难冲到前面,但也不至落到后面…… 真是这样吗?还是听听中等生自己的诉说吧。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方法能够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那就是让具体做事者愿意去做那件事。  相似文献   

12.
李老师提出的“不能愧对中等生”的命题,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真正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确实存在中等生群体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现象。面对“中等生现象”,教师应该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黄翠凤 《教书育人》2001,(21):29-29
在社会生活中,领导们常常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任劳任怨的奉献者。在学校中,教师们也常常忽视那些遵守纪律、成绩平平的所谓“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中,“中等生”是占多数的,教育者如果能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多给一些关爱,完全可以让他们上升到优秀的行列之中。“中等生”从小就处于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他们学习中、生活中的变化、成就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久而久之,他们普遍有一种不被承认感,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对自身认识不足,失去了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种性格是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的。为…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班级大家庭中,数十个学生当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客观上存在"尖子生"、"中间生"和"学困生"。"两头尖,中间大"这一教育现象正说明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大"的"中等生",不少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给予过多的关心、注意甚至是呵护,另一个方面,"学困生"也已经引起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关注"学困生",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培尖补差"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而更多的"中等生"被我们教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正急匆匆地赶路,为了准时搭上回家的末班车。对面走来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看见我,远远地跟我招呼。我很惊讶,因为我并不认识他,我想,他肯定认错了人。及至面前,又很亲热地问候,同时问起我们学校现在的一些情况,分明很熟悉的样子。我心头一闪:莫不是我原来教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几年的从教生涯,我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容易退学或者出现问题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差生,也几乎没有一个是优生,都是平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班主任最省心的中等生。在与老师谈心过程中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也是中等生,只要心灵的闸门稍稍开启一下,他们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刷刷地流下来,似乎心里的苦水早已满得装不下了。每当此时,我的心就震颤不已,也惊愕不已,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明显的心理问题往往发生在平时看起来毫无问题的中等生身上?这难道是偶然吗?  相似文献   

17.
18.
一直以来,学生“遭遇”评语无外乎三种心态:优生“喜欢”评语;中等生“无所谓”评语;而差生“怕”评语。这多多少少反映出我们教师在“下”评语方面还有待改进。评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主人的常用载体和方式,好的评语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而且能动人心弦、催人上进。  相似文献   

19.
一个班级中,优秀学生因学习成绩好并各方面表现突出而备受老师青睐,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问题多多也极惹老师关注。占比例较大的中等生,却好像进入了人们视野的盲区,成了一群“无人知道的小草”。 总体上说,这些学生学习也还算认真,也很少惹是生非,但他们也许从未体验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感受的永远只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日”的平淡,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渴望提高的心理受到很大的限制,似乎,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中游荡荡,胜过天堂”的日子。 “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后进生的教育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中等生的关爱与呵护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中等生”教育偏差的成因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中等生”的群体特点,对“中等生”集体性疏忽偏差进行有效的纠正。“中等生”是一个听话、谨慎、中和、不缺智力的庞大群体,教师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对中等生的教育偏差,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中等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掌握特点,分类教育;挖掘潜力,促其发展;创造机会,体验成功;“主体”倾斜,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