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耕夫 《生态文化》2013,(4):10-11
千年胡杨——《绿色之梦》之一 啊!胡杨,千年胡杨 你的坚韧 你的守望 你的执著 你的沧桑  相似文献   

2.
森林之梦     
王满 《生态文化》2002,(3):60-60
童年最神往的是大森林的葱郁和馨清晨光带我步入美与野性孕育的原始林中——无垠的红松用躯干擎起蔚蓝的天空一缕缕光线在林间架起金色的彩虹树上的松鼠欢快地追逐跃腾五彩的山雀用婉转的歌声唱情偶尔从密林的深处传来呦呦的鹿鸣……我无限陶醉地躺在松软的植被上甜蜜的做了一个童话般的美梦——我和雀儿们在林中自由展翅飞行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课题。汤显祖所处的中国晚明时期与莎士比亚所处的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历史、传统、地缘、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该文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背景、主人公的性格、抗争历程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揭示两部同时代作品所体现的16世纪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依华的梦     
沙舟 《文化交流》2009,(1):41-43
天堂杭州,西子湖畔,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地方,一座让人高不可攀的美术殿堂。  相似文献   

5.
阿成 《文化交流》2011,(8):61-64
在春风送暧的春天,浙江昆剧团新排昆剧《临川梦影》,在梦幻般的诗意江南惊艳登场:号称精华版《临川四梦》的《临川梦影》,在浙江胜利剧院首次公演,受到戏迷观众热情追捧。浙江大学的精英戏迷团有不少是教授、博士、外教,早早地来到剧院,等候开演;  相似文献   

6.
小山民的梦     
小伙伴,你在吹什么?喔,是一颗田螺,一颗从山沟里拾来的田螺。田螺也能吹响吗?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林改之歌     
新世纪, 新事物又有很多很多。 有个新词叫林改, 林改驾驭着欢乐, 承载着富裕和谐, 走进山乡, 走进村庄, 抹去山乡的寂静。 农民欢乐的心情, 在林中飞扬。  相似文献   

9.
红旗之歌     
今天, 我们走进七月—— 怀着对党的厚意深情, 情着对红旗的崇敬、景仰。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简要回顾佛经翻译史的同时,以《西游记》为例,从文学题材、文学结构及文学语言3个方面,结合具体例子,探讨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而凸显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性,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翻译史的重视,并为未来佛经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西游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文章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人物性格上都有比较大的改编。通晓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在文中添加了其他和中国文学相关的元素,这是原作中没有的。其中,引用吕洞宾所作的唐诗与原作有一字之差,应是参考了《西游记》的缘故。而文章结尾的场景设置可窥见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乡的影子。该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对中国古典原著及作者的书信内容,来证实上述内容是源于中国文学。芥川的创作意图是为了使作为儿童文学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殇之思     
短短的27个月,国旗三次黯然降半,山河悲怮,举国神伤。降下的一半给逝者,逝者如斯,愿其走得安详,在天堂再不遇见地动山摇,浊流滔天。  相似文献   

13.
但凡到过珠海的人,无不赞赏珠海的绿色之美。 珠海,这个依山傍海、天蓝海阔、由190个岛屿组成的“百岛之市”,这个绿道与大海相伴、森林与山川为伍,山入海中、城入林中、人入城中、山海一色的生态之城,真可谓一山一水均为景,一草一木均有情,不愧是绿色之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巡护队员之歌 翻过一座座岭来穿过一道道湾 我骑着马儿去巡山 烈日当头我立峰巅  相似文献   

16.
高平 《生态文化》2009,(4):52-52
春雷在天空大声呼唤 田野迅速地改变着容颜 蚯蚓开始不倦地疏松土壤 清澈的泉水开始哗啦啦地歌唱 种子应声破土而出 把绿撒援得无边无沿  相似文献   

17.
张帆 《生态文化》2006,(1):8-10
八月,是青藏高原的黄金季节。 这个月的中旬,青藏铁路公司工务部的小焦。陪同我到在全国铁路部门都很有名气的一棵树铁路养路工区采访。清晨,小焦将我送上一辆越野汽车,他拿起车厢里的一个纤维编织袋,说是要给一棵树铁路养路工区捎点东西,便急匆匆地走了。不一会儿,小焦肩扛着沉甸甸的一编织袋东西上了车。  相似文献   

18.
贾燚堃 《文化学刊》2023,(5):252-255
最早在西方国家发源的歌剧艺术在“五四”运动高涨时期被引入中国,在我国轰轰烈烈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的同时逐渐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歌剧进入解放区后开始了入乡随俗般地改革适应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在结合西洋歌剧宝贵艺术的经验之上包含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美学风格。至此,中国现代歌剧自成一派,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交流》2010,(8):81-81
王希礼原名波·阿·瓦西里耶夫,当年在驻开封的冯玉祥部国民军第二军俄国顾问团当翻译。他不但会汉语,而且喜爱中国文学,看过一些《聊斋志异》之类的作品。那时翻译家曹靖华也在这个部队里,他们相识了。王希礼请曹靖华给他介绍新文学作品,曹靖华就给他介绍了《阿Q正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学》存在了50年,我为这本杂志服务了35年。可以说,我的青春热血,我一生大部分年华都献给了这本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的文学刊物。由于种种原因,刊物已于2001年停止运作,但它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功绩将长留在读者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