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     
预防“性侵害”首次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首次将“性侵害”和自然灾害、校园暴力等一起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范畴,要求学校培养中小学生面临突发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这个新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要在少女月经初潮前、少男首次遗精前,把性卫生知识教给孩子们."2007年3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首次将性侵害和自然灾害、校园暴力等一起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范畴.在家庭、社会对少年学生开展性安全教育严重缺失的今天,学校应加强性保护和应对性侵害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较弱,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把“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指导,提高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避免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4.
前沿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公共安全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校长考核指标本刊综合消息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纲要》首次对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与保障机制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和要求,并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较弱,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把“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指导,提高小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避免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其目标是“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迄今,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刚好颁发两年。两年来,我省在贯彻《纲要》,推动公共安全教育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与此同时,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领导;如何采取切实措施,全面落实《纲要》的要求,依然是我省广大中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编发了海城市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两篇经验文章,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希望借此推动我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一步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认真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实施意见》日前出台。根据规定,自救、安全常识正式成为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将是自治区中考的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7,(4):42-42
2007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要求,学校要在教学中贯穿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在教学中贯穿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伊始,教育部确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明确将信息技术课程正式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为此,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组织有关教师和教研人员编写了广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一套3册)。本套教材编写体例灵活,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摘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纲要》要求,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纲要》指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2009,(3):F0003-F0003
●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精神●遵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配合"五五"普法学习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为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安全是底线"的具体工作要求,新学期,上海市教委除继续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建设外,提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工作四项新措施。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市教委联合市公安、消防、民防等8个部门编写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教材(4本),自2013年9月1日起在全市中小学使用。2015年,市教委将免费为高中生配送教材。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由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和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致使人们对这项工作有着多种多样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学等。直到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将中小学的此类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目前我国对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称呼,现在常见的叫法有: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学老师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心理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培训,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家长教育等)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大嘴博客     
大嘴播报:教育部在开学初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在教学中贯穿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为纸笔测验和上机考试。  相似文献   

20.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7,(12A):18-18
为了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纲要的贯彻落实,市民防办、市教委和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上海市第二届中学生民防运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本市各区、县的19支中学生运动员代表队和特色表演队共计1200余人参加了本届民防运动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