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去年,中国新闻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报道,可以说是《经济日报》发起的有关“关广梅现象”的讨论。这次持续整整40天的报道并未采用以往的长篇通讯配评论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讨论的形式,让读者在不同意见的平等对话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使我想起几年前,为调查有关改革家报道的实际效果,曾到上海一带走访过一些改革家。当时一位正在一所大学里学习的知名改革家对我说,他希望新闻界报道改革家最好能把有争议的问题摆到桌面上,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报纸曾经载文,说上海人一般最喜爱看的报纸中有《报刊文摘》和《联合时报》。《报刊文摘》汇萃各报刊文章之精粹,以其数百万份之发行量,影响自不待言。那么《联合时报》究竟是以什么取胜的呢? 且先请看近来报纸中的一段文字: “前些日子,上海新闻界曾在报上公开披露了某局副局长违反‘八条规定’的问题。朱镕基市长根据中央规定,对未经他同意即作公开报道的做法,在一  相似文献   

3.
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谁来装备中国》序艾丰程远是经济日报的著名记者之一,也是我国新闻界80年代后崛起的一位有影响的记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念研究生的时候,他是我低两班的同学──当然年纪比我轻得多。现在我们又都在经济日报工作,除了原有的同学关系,又加...  相似文献   

4.
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界的一些年轻同行,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日报》有些点子是怎么出来的?”我的回答总是那一句:凡是比较好的点子,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望着对方失望的眼光,我明白:他不是认为我用套话搪塞,就是怀疑我故作谦虚,或者误会我是想“留一手”。不。我既非搪塞,也非谦虚,更无“手”可留。我说的是真话、实话。如果非要我说出点什么对方希  相似文献   

5.
范敬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界一位成就突出的新闻人,他才思敏锐、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他还先后出任《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当前新闻界对范敬宜的研究也主要针对其新闻作品和办报方略。但是,范敬宜身上所具备的意义决不仅仅限于一个报人这么简  相似文献   

6.
有争议的先进人物要不要报道?怎样报道?这个问题在新闻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最近看了有关新闻单位以不同态度和立场对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所作的报道,觉得有必要品味、评述一番。  相似文献   

7.
小记者给大记者挑刺,着实不敢落笔。但既已写下,姑妄言之吧。3月20日人民日报三版刊登一篇《表决的“新式武器”》的报道。文章说了电子表决器的先进性:灵验、迅速。“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议会有这种现代化设备”。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3月21日又看到经济日报写同一问题的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我认为经济日报的报道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8.
1992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会主办的《浦东开发》杂志向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我应聘担任了杂志副主编,主要负责杂志的编采业务。《浦东开发》杂志是目前浦东新区唯一的一份刊物,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工委、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又是这本杂志的编委会主任,因此常有新闻界同行问我:“赵启正是否挂名的编委会主任?”我回答:“不!”于是又有人问我:“那么,赵启正对办刊物有何报道思想?你在办刊物中有没有手脚被束缚住的感觉?”我的回答还是一个“不”字。随着浦东新区两委正式挂牌,赵启正副市长也成了新闻界关注的热点人物,而且成了新闻界的知心朋友。赵启正不仅关心新闻改革,而且对新闻工作很在行。如果说,以前我是凭感觉说这话,那么现在我可以说是凭感受说这话。  相似文献   

9.
一、深度报道走入低谷了吗? 在深度报道崛起的1987年,它至少出现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以中国青年报《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为代表;第二次是以人民日报《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为代表;第三次以中国青年报的《命运备忘录》以及经济日报“关广梅现象”的报道与讨论为代表。“轰动效应”彼伏此起,颇令新闻界兴奋了一阵。然而,进入1988年,尤其是下半年起至今,深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时代报》记者科尔许特尔在沪访问期间,我陪同他采访了新闻界、学术界有关人士。科尔许特尔是《时代报》政治编辑部高级记者,对新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的。这次到上海访问的目的是想了解和报道我国的城市改革。他来上海前已经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作了采访。在上海访问期间,他那种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甚至带病采访的勤奋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采访方法,对采访对象的巧妙提问,对我也很有启发。科尔许特尔一到上海,就向接待单位提出,他不希望只停留在听取一般的情况介绍上。他希望同有关人士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中心是城市改革,面要广一些,可以涉及到有关改革的各方面问题。不过他很希望能够听到有关人士对这些问题的个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徐德火 《新闻天地》2002,(10):39-40
1984年《经济日报》围绕长沙西出口4公里公路的改造问题搞了一年"小题大作",共发稿件15篇,我写了其中的13篇。这组批评报道引起湖南长沙市领导的重视,问题圆满解决。安岗总编说,一个地方记者站一年搞一两个这样的报道,《经济日报》就"声威大振"了。长沙——常德公路全长184公里,基本上是原先建成时的线型,不到三级,其中的180公里于1983年12月20日以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召开报际座谈会讨论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10月29日下午,中国青年报在该报第21次记者会上,特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界同行,就如何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召开了一次报际座谈会。人民日报年轻记者曹焕荣、祝华新结合采访实践谈到,加强改革的深度报道,关键在观念转变。他们认为,一般说改革宣传有两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第六期《新闻记者》刊出贾亦凡、顾向东先生撰写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以下简称《贾文》)后,由于对《贾文》中讲解“客观报道”的一段话有不同看法,我便写了一篇题为《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程文》)的拙文,投向《新闻界》。1998年第五期《新闻界》刊出了此文。1999年第二期《新闻记者》以《也谈“客观报道”———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为题,转载了《新闻界》发表的《程文》,并以此为由头,开展了关…  相似文献   

15.
王连华是一位驯养动物的绝对专家,证据是:一、许多电影、电视剧、广告片中有关动物的戏,都是由他导演完成:包括《霸王别姬》、《聊斋故事》和《方世玉》。二、他跟新闻界搞动物报道的记者都很熟,一些报刊电台常请他去讲动物的故事。三、与动物打了30多年交道,他所讲的,很多都是业内的“门子”,即本行的门道。老王说,为保护动物做事,他不怕犯忌。  相似文献   

16.
我与《新闻界》的缘1993年初夏,我被云阳县红狮镇党委从一所乡办中学借来镇里搞通讯报道工作,我与《新闻界》的这段缘就从这时开始。当时,镇宣传委员刘道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新闻报道是一项艰苦、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你才来业务不熟,要多钻研,依我看,你要去订...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传媒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30日香港出版的《东周刊》在封面刊登一幅影星的裸照,引起香港各界的强烈谴责。事发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开谴责这一事件,他对新闻界指出,《东周刊》事件抵触了香港社会的道德价值,引起社会人士的公愤。在一片谴责声中,香港《东周刊》被迫停刊。与此相类似的现象还表现在媒体对歌手高枫去世与有关PCP肺炎的报道上,媒体对其疾病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收到《新闻界》编辑部寄来的《新闻界》,那份喜悦甭提有多爽了。局望同志争相传阅,末了都说:《新闻界》是行家里手的精言妙论,对写稿子大有益处。原来,大家根本不知道还有个《新离界》,“笔杆子”们如凿壁借光。《新闻界》是我为《巴中日报》“我与巴中日报”征文写稿获奖所得的赠品。我细细品味,足然我们与《新闻界》编辑部远隔重山,但这本杂志却启导我们习文悟性,帮助我们走近新闻。得到《新闻界界》就等于觅到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帅。以前,写搞也得过一些馈赠,此类馈赠还是头一遭,我想对业余作者进行这样的“输血”,恐怕…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安岗说:欢迎涌现更多的经济专业报在去年12月4日举行的中国电子报社成立大会上,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说:我办了三十多年的报纸,还是个“万金油”。作为经济日报,我们欢迎涌现更多的专业报纸,这样,我们新闻队伍的专业人材就多了,这对发展我们的新闻事业大有好处。他还说,新闻工作的现代化特别需要电子工业的帮助,而电子工业的发展也需要新闻界的大力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