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刊载的李镇西老师题为《老师,用我的笔吧》的文章,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从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谈起。说的是:有个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喝水服药。李老师说:“杯子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后来老师上课时,圆珠笔没油了,便向学生借笔。学生们都说“用我的”,而那个借杯子的女生却抢先把笔递到老师手中。事情就这么简单。难得的是李老师由此而想得很多: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连想也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而在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我说“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进而依此类推,“推”出以往师…  相似文献   

2.
“请把您的笔借我用一下。”这句话在一些城市里随处都可以听到。在邮局,有人借他人的笔写信封;在办公室,有人借他人的笔记电话号码、写文书;在财会室,有人借笔签字领款;在会场里,有人借笔记录非记不可的事项……就连素有“一支笔”之称的一些单位掌管财经大权、由其一人签字方能予以报销的厂长、经理等人,这“一支笔”也常常自己并不带笔,谁要  相似文献   

3.
一自甲骨文到小篆的各体系的古文字构形均有借笔现象。所谓借笔,是指汉字在构形时共用一个(或几个)笔画、部件或偏旁的构形方式。有的文字学家称之为“兼笔字”。古文字学家指出,金甲文在其独特的书写方式一合文中经常采用“借笔”这一形式。如白堤“五百”的合文,中间的长横是“五”和“百”的共用笔画,这是借笔画;晓”是“子孙”。字的合文,其中“子”既是单独表义的符号,又兼作“孙”的左旁,这叫借偏旁。当然,金甲文中也有单个字构形时的借笔现象,但还未被广泛地注意。这种借笔构形的造字法在战国文字中有了新的创造,并被广…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人和事总是纷繁复杂、充满矛盾的。所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记叙文在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方面不妨“矛盾化”,在矛盾的统一中掀起波澜,尽显精彩。一、抑扬法。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一个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时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只  相似文献   

6.
王媛媛 《辽宁教育》2022,(20):90-91
<正>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工作结束了,家人都已入睡,我手执一杯茗茶,坐在电脑前,记忆的闸门缓缓开启。从教十六年有余,我与学生之间有很多平淡却美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让我在回想时热泪盈眶。宽容“老师,我笔袋里的笔不见了。”“老师,我的笔也少了好几支!”“老师……”午间活动后,班里发生了“丢笔事件”。回想一下,那时我在教室里午休,中途出去过一次,班级里有几名值日生在清扫卫生。排除了外班学生进入教室的可能,我询问了那几名值日生,每个人都否认自己拿了同学的笔并且可以相互证明。  相似文献   

7.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也尝试用“扬”和“抑”,作为一种强调手段。为达目标先  相似文献   

8.
一向以“卑已自牧”①蜚声文坛的郁达夫,创作《迟桂花》时却一反常态,未动笔却先动情,才落墨似已成功。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先想写一篇短篇,名《迟桂花》。② 大约《迟桂花》可写一万五六千字,或将成为今年的我作品中的杰作。③ 在郁达夫的日记中,还有几处提到关于《迟桂花》的创作。同样,在给王映霞的信中,郁达夫也多次提到《迟桂花》。  相似文献   

9.
概念解说: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可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  相似文献   

10.
为自己画像     
“傻”小子◎王晨昊我是一个男生,不过有些“傻”。放暑假时,我在超市里买了一盆小文竹,郁郁葱葱十分可爱。我趁假期空闲,每天都浇水,小文竹也不负众望,茁壮成长。不久开学了,学习紧张,自然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浇水,小文竹日渐枯黄。有一天,我再去看时,这个昔日旺盛的小生命已经奄  相似文献   

11.
<正> 壹似A非A两个意义相反的动词“似”、“非”,后面可以出现同一个词语 A,组成“似 A非 A”格式,相当于“象 A 却又不是 A”的意思。例如:①放下背篓,一头就栽倒床上,似睡非睡地躺了一个钟头。(莫伸《沉寂的五岔沟》,《中篇小说选刊》87年1期95页)  相似文献   

12.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轰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轫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我们高二。你的座位被调到我的后面,戴着眼镜的你一副斯文相,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然而你那邪邪坏坏的眼神却不经意地泄露了你实则“表里不一”一来你便向我借笔,我也爽快地把笔借给你。你笑着接过笔就用,  相似文献   

15.
芦荟     
我家阳台上,有着许多盆景。有蓬蓬勃勃的发财树、郁郁葱葱的文竹,还有细细长长的吊兰。它们争奇斗艳,好像各个是花中之王似的。而角落里的一小盆芦荟,却令我赞叹不已。它躲在文竹身后,不细看会被文竹的叶子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中有一种现象,即用近乎相反的语言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言若反而情相类。如同是言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杜甫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都是借头发来说,却一“长”一“短”。  相似文献   

17.
宋代有个名画家叫郭忠恕,画艺极精妙。一次他与几位同行同以“高峰图”为题绘画。别人的画都从山脚画到峰顶,巍巍峨峨,顶天立地;而郭忠恕却画云海之上,峰顶隐现,气象万千。相比之下,郭忠恕的画自然高出几筹。有人写诗赞日:“意在画山却画云,云海茫茫逞奇能。休道云际山形隐,胜他壁立一万仞。”这种“借云画山”的技巧,运用到写作上就是“借宾衬主”的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会遇到一种叫“闲笔”的文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手一笔”,它是指作者似有意似无意地点缀上的一两句“闲话”,有人比之为“荷叶上的露珠”。下面就撮举数例来呈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一、展现人格魅力《三国演义》第104回写诸葛亮病故,蜀人  相似文献   

19.
“抑扬”手法是古今诗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它可分力“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但他却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按下一笔,而后才对此人或物加以褒扬.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