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背影》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一幅画面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无论岁月怎样改变,这“背影”永远不会褪色。同样是父子题材,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则另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背影》《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间的真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其中《背影》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语言洗练朴素,文笔平易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  相似文献   

3.
从朱自清与父亲的冲突的角度来解读《背影》中蕴含的父子亲情,多认为这对父子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且似已成定论。但这种父子亲情在本质上其实是“寻常”的,并非一种独特境遇下的极端表现。从背影形态的描摹、儿子眼神的探寻、重视父爱的关键和《背影》一文的时代震荡四个角度,回到《背影》的文本本身,从关系共性和时代共性两个维度,可知“背影”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民国时期寻求民主自由的子与“父为子纲”模式下专权的父亲之间的冲突,反映出的情感是人类“寻常”父子间的隔膜之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朱自清的生活观、创作观出发,论证《背影》抒发的是父子挚情,从而否定蒋济永所认定的《背影》“就是作者潜意识里女性意识投射的结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到来自清的散文,总是提到《背影》。这篇佳作广为传诵,长期作为范文选进大、中学校的教材。《背影》不但为中国广大读者所钟爱,而且也深受国外读者的欢迎。如韩国著名的散文家许世旭曾将《背影》译成朝鲜语发表,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连中学教科书里都收录了这篇散文①。《背影》作为美文,个中的父子真情,质朴写实的艺术魅力,人们早已连篇累睦盛赞不已,但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则不大为人们所注意。《背影》中父子感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在这变化的背后蕴藏怎样的文化意识?于中我们窥见一个怎样的父子情感世界?对这些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抒发父子之爱的绝唱,其构思的巧妙、描写的细腻、感情的真挚、语言的朴实令人赞叹不已。这篇纪实散文之所以被人们深深地喜爱,不仅仅在于它给人们展示了一段父子之间的伦理之情,更在于文中流露的一缕淡淡的哀愁包容着厚重的社会内涵,离开了对社会内涵的把握,就不能对《背影》中父子之爱正确而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一篇名的纪实散,以至诚、至真的父子之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因为这种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化精神,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所蕴涵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  相似文献   

9.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细节的雕琢是作者在文中运用最成功的一种表现手法。细节的捕捉,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王彪 《现代语文》2010,(10):105-106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兼抒情的散文,作为现代文学中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背影》以抚今追昔的叙述结构构思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只是以一种平凡普通的真景与真情,  相似文献   

11.
我们阅读《背影》,大多着眼于由父亲的背影引出的爱子之心,这当然没有错。但综观《背影》的讲读史,“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大应该的简单化定势:将‘父子情深’平面化地理解为父子关系一贯其乐融融,将朱自清父子之间的感情一厢情愿地‘提纯’、‘净化”一。笔在因教学需要多次阅读了《背影》以后,有一个问题始终在脑海里徘徊,难以消隐。  相似文献   

12.
父子冲突,是西方文学重要母题之一,杀父娶母之类表现父子间强烈冲突的作品不在少数.而要提到父子情深,朱自清的《背影》则是不可略过的经典之作. 《背影》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除了因为语言上“纯正朴实”建立一种“新鲜作风”,更重要的是作者于平淡朴素中抒写的真情,恰恰是将新文化运动以来被日益扩大的父子冲突以父亲一个永恒的背影化解了.而从对立到和解,除了是由于作者要对当时语境进行反拨,更是作者日益深厚的生命意识与日益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背影》中的“买桔图”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该文第六自然段描绘的一幅“买桔图”,叙写父子离别之情,尤其感人至深。这个片断,紧扣题目,两次正面“写背影”,与开头的“点背影”、结尾的“忆背影”遥相呼应,是刻划父子情的重点段落。怎样引导学生学好这个重点段落呢?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训练: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事件,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这一段以背影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可分四个层次(一是交代看  相似文献   

14.
《背影》感人至深。但是对于人生体验和阅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背影》却并不容易感动他们。要读懂这篇文章,我认为应先从结尾看起。结尾段表明了什么?可以让学生总结。我想学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两条:其一,父子关系有一段时间并不好;其二,“我”思念父亲,思念父亲的背影。那么接下来我要问:这两条之间是如何实现转换的?父子间的心结是  相似文献   

15.
《背影》以朴素的叙述抒发了质朴而真诚的父子之情,是一篇真、善、美臻于完美极致的艺术品。而这份父子之爱乃生成于小有产阶级之普遍的人生况味的体验,深沉而感人至深。因为任何社会和时代,占芸芸众生之最广数者,是小有产者这一阶层,因而《背影》能引起广泛的共鸣,能引起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6.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颇为成功的一篇叙事兼抒情散文。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该篇文章。作为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不同时代,入选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背影》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父亲家中的光景很是暗淡,透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意;有的人认为《背影》抒发的是一种“人到中年”的复杂感情,是中年人成熟的心理活动;还有的人认为《背影》负载了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忏悔隋结,是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名篇不乏其例;而咏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堪称绝唱。父子相处数十年,《背影》仅写车站送别一事;写别时的父亲,又不作正面肖像刻画,只写他的背影。然而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19.
《背影》和『背影』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语言质朴,感情深挚,通篇漫溢着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但其文章的写作缘由却有一段罕为人晓的故事。1923年6月,朱自清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笑的历史》。在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前妻为主人公,描述了旧家庭势力重压下妇女...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背影》朴素隽永,质朴清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简笔速描,前后呼应,文白一体,意象深远等几方面.《背影》正是以质朴的文字、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隽永的中国父子亲情图,因此获得了“说不尽的背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